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挥员慌忙上报,但毛主席说的四个字,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当时毛主席仅用“照打不误”四字来应对敌军,不仅化解了危机,更撕碎了美国“纸老虎”的伪装,书写了战略博弈的传奇篇章。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指挥部下达“台风”作战指令。 就在15分钟内,金门北太武山指挥部、料罗湾码头陷入火海,3.6万反动派国民党守军伤亡惨重。 可实际上这并非是单纯的“误炸”…… 在炮击前夜,毛主席曾经问及前线指挥员叶飞:“炮弹会打到美国人吗?”当时叶飞坦言:“美军顾问常驻金门指挥所,难以避开。” 为此,毛主席沉默良久,最终拍板:“打!但要控制节奏。” 而当时反动派蒋介石的反应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 当蒋介石听闻金门遇袭时,他竟然连说三声“好”,他以为中共的炮击为他抵抗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压力提供了绝佳借口。 不曾想第二天台湾当局就紧急致电白宫:“中共即将血洗台湾!” 于是艾森豪威尔紧急调遣第七舰队4艘航母驶入台湾海峡,中东第六舰队的两艘航母也穿越苏伊士运河驰援。 美军战机更是频繁抵近侦察,台海战云密布。 在这四字背后,是毛主席对美蒋矛盾的深刻洞察。 当杜勒斯于9月30日公开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马时,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彻底实现,美国既不愿为台湾流血,更无力阻止中国统一意志。 可以说,这一转折暗藏了深意:既保留金门作为两岸纽带,防止美国借“台湾地位未定论”分裂国土。 这种“打打停停”的节奏,被美国智库称为“毛泽东式战争艺术”,用炮弹书写外交辞令,以硝烟传递政治信号。 直到六十五年后再看金门炮战,它的意义远超军事胜负。 当毛泽东说出“照打不误”时,他赌上的不仅是战士的生命,更是一个民族对主权完整的终极信念。 正如被俘反动派国民党军官的感慨:“共军的炮弹打碎的是美国的傲慢,铸就的是中国的脊梁。” 今日台海风云变幻,金门的炮声仍是警示,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终将在历史的炮火中化为碎骨。
俄军明明有机会拿下乌克兰,久攻不下的真正原因,印证毛主席的一段预言。大俄怎么就把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