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逝世后,他的四名子女均未参与其丧事,同时,他庞大的遗产,估值达200多亿,

生而宅命 2025-04-25 17:46:57

邵逸夫逝世后,他的四名子女均未参与其丧事,同时,他庞大的遗产,估值达200多亿,也未有人提出继承要求。 在2014年1月7日,香港的冬季还带着几分寒意,这一天,享年107岁的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这位被誉为"中国影坛教父"的传奇人物,留下了高达238亿的惊人遗产,却没有一个子女愿意为他送终。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笔足以让任何人一夜暴富的巨额财富,竟无人问津。 邵氏兄弟公司、TVB电视台、遍布全国的三万多栋"逸夫楼",这些都是邵逸夫一生辉煌成就的见证。然而,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一个富商家庭。19岁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南下新加坡,开始了他与电影的不解之缘。早期的邵逸夫和哥哥邵仁枚一起,扛着放映机走村串户,采取先免费观看后收费的方式吸引观众。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帮助兄弟俩在新加坡站稳了脚跟。 邵逸夫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931年。他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时,所乘坐的轮船触礁沉没。幸运的是,他抱住一块舢板,在海上漂泊一夜后得以生还。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有声电影的决心。1932年,在黄美珍的技术支持下,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香港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1937年,30岁的邵逸夫与黄美珍喜结连理。婚后,黄美珍为邵逸夫生下了四个孩子,并选择退居幕后,专心照顾家庭。在抗日战争期间,邵逸夫的事业遭受重创,甚至被日本人关押,是黄美珍从中周旋,救他脱离险境。在她的帮助下,邵逸夫东山再起,创建了闻名全球的TVB电视台。 然而,1952年,一个转折性的事件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那年,邵逸夫在邵氏旗下的夜总会里遇见了年仅18岁的歌手方逸华。这位比他小27岁的年轻女子不仅拥有动人的歌喉,还有着与他相似的奋斗经历,这让邵逸夫感同身受。很快,方逸华就从夜总会的歌手转变为邵氏公司的员工,并一步步晋升为公司的二把手。 在邵逸夫辉煌的事业背后,他与子女的关系却如一面破碎的镜子,无法拼合。对邵维铭等子女而言,父亲只是一个提供金钱和房子的存在,真正陪伴他们成长的是母亲黄美珍。随着父亲与方逸华关系的公开化,这种疏离感逐渐演变为不可调和的怨恨。 长子邵维铭首当其冲感受到了这种背叛。当他被父亲安排进入公司高层,本以为会成为父亲最得力的助手,未来接管邵氏企业。然而,他很快发现父亲不仅在外有了新欢,这个女人还成了公司的二把手。这让邵维铭愤怒不已,他为母亲感到不值,对父亲的行为深恶痛绝。 黄美珍一直默默忍受着丈夫的背叛,全心全意照顾孩子们。随着子女陆续回国工作,她的生活变得愈发孤独。尽管邵逸夫为他们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但子女们希望父亲能够回头,了却母亲多年的心愿。然而,邵逸夫始终没有被打动,甚至没有回去看望日渐衰弱的妻子。 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病逝,临终时还在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母亲的离世成了子女们与父亲关系的决定性转折点。悲痛的邵维铭率先宣布退出邵氏公司,并通过报纸公开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其他子女也纷纷效仿,离开公司并切断了与父亲的一切联系。 邵逸夫似乎对失去妻子和子女并不感到特别后悔,因为方逸华一直不离不弃地陪在他身边,从不要求任何名分。然而,也许是家人的离去让他再无牵挂,或者是方逸华彻底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1997年,在黄美珍去世十年后,90岁高龄的邵逸夫正式迎娶了63岁的方逸华,结束了他们长达40年的无名关系。 这一决定彻底断绝了邵逸夫与子女们和解的可能性。在他们看来,父亲这一举动无异于对母亲记忆的亵渎,是对家庭的又一次背叛。从此,他们与父亲的关系再无转圜余地。 2014年1月,107岁的邵逸夫在家中平静离世,留下了价值238亿的巨额遗产。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曾尝试修复与子女的关系,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方逸华,但始终未能如愿。为了弥补对子女的亏欠,他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这笔巨额财产分给四个子女。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邵逸夫的子女全都拒绝继承这笔"泼天富贵",甚至不愿为他送终,还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他的厌恶。当邵逸夫的律师联系他们继承遗产时,他们不仅避之不及,甚至将律师轰出家门。尽管律师劝说:"你们只要继承一部分,利息都够你们花了!"但这些子女仍坚决拒绝。

0 阅读:46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