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有一天,汪金权

菖蒲繁花居 2025-04-25 19:35:09

1987年,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有一天,汪金权前往蕲春四中看望老师顾凤鸣。四中在该县北部山区,与安徽交界。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条件艰苦。交谈间,顾老师叹气说:“四中条件太差,留不住老师,也招不到好学生。” 汪金权这人,命里带着一股子倔劲儿。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日子一下子垮了。作为老大,他早早就得扛起责任。小时候吃过苦,他比谁都明白读书的机会有多珍贵。乡亲们凑钱送他上学,考上华中师范大学那天,村里鞭炮响了一路,他成了郝子堡村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份期望和重担,他一直没忘。 毕业后,黄冈中学是多少人眼里的香饽饽,可汪金权没待多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蕲春四中,看到了那里的破败——学校藏在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学生穷得连书都买不起,老师来了也待不住。他心里一震,觉得自己得做点啥。于是,他收拾行李,带着一腔热血就去了四中,这一干就是23年。 在四中,他不是光教书那么简单。工资不高,他却总拿出来资助学生,手头从没宽裕过。有个女孩,家里穷得要辍学,他当场掏出100块,承诺每个月都给她送生活费,硬是撑到她初中毕业。还有个叫汪洪奎的学生,家里母亲和姐姐病重,父亲撑不住,他不仅劝他别放弃学业,还自掏腰包帮他家看病,十年如一日。他的钱都花在学生身上,自己家却穷得叮当响。 说到他家,真是苦得让人心酸。母亲年纪大了,妻子康娇生精神疾病缠身,儿子还有智力障碍,日子过得紧巴巴。可他从没抱怨过,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家里。妻子病得最重那几年,他自学医学知识,硬是把她的病情稳住了。家里那间老土砖房,年久失修都塌了,他也不在乎,心思全在学生身上。 汪金权身体也不好,常年劳累,头发早早就白了,人瘦得像根竹竿。可他从没想过退缩。一次在张榜中学办事,他看到个学生哭着要辍学,二话不说掏钱帮忙,还每个月跑去汇款。23年里,他资助的学生数不清,账也不记,图的就是让他们有书读,有出路。 他这人,没啥豪言壮语,就是实打实地干。蕲春四中条件差,他硬是靠自己撑起一片天。学生家里有难,他跑前跑后;学校缺啥,他想办法填上。他不图名不图利,就想让山里的孩子有未来。23年的坚守,他用行动告诉大家,教育这事儿,不是嘴上说说,是得拿命去拼的。

0 阅读:0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