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马呈祥拒绝参加新疆和平起义,张治中发报劝说,他却说:“红军长征后,我在河西打过共产党,积怨太深,他们不会原谅我的!” 马呈祥是谁?说白了,他是西北军阀圈子里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青海军阀马步芳的外甥,他靠着家族关系和自己的本事,在马家军里混得风生水起。马步芳在青海、甘肃一带呼风唤雨,马呈祥自然也跟着沾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骑兵部队的头头。他不是那种坐办公室的将领,而是真刀真枪上过战场,尤其是在对付红军的时候,出手特别狠。 要说马呈祥跟共产党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还得从1936年到1937年的红军西路军说起。那时候,红军长征后,西路军想在河西走廊打出一条通往苏联的路,结果撞上了马家军的铁板。马呈祥当时带着骑兵第5军,奉命围剿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西路军本来就缺粮少弹,又碰上马呈祥这种不留情面的对手,损失惨重。很多红军战士倒在了戈壁滩上,还有不少被俘后没得好下场。这段历史,成了马呈祥和共产党之间的一道坎,怎么都迈不过去。 时间快进到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解放军打下兰州后,兵锋直指新疆。毛主席在北京找到国民党上将张治中,交代他劝说新疆的国民党部队放下武器,争取和平解放。张治中赶紧给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发电报,让他抓紧时间行动。陶峙岳回电说,事情没那么简单,马呈祥是个大麻烦。这家伙手底下有个整编骑兵第一师,装备好,战斗力强,最关键的是,他压根不想投降。 张治中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刻给马呈祥连发几封电报,苦口婆心地劝他看清形势,带着部队起义,别一条路走到黑。可马呈祥根本不买账,他觉得自己当年在河西走廊干的事,共产党肯定记着这笔账,投降就是自投罗网。他的态度很明确:积怨太深,没得谈。 眼看电报劝不动,陶峙岳坐不住了,亲自跑去马呈祥的驻地跟他面谈。陶峙岳知道马呈祥的顾虑,也明白他的过去。他摆事实讲道理,说解放军已经势不可挡,国民党这边撑不了多久了,再硬扛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可马呈祥心里那根弦绷得太紧,他一方面怕战败送命,另一方面又怕投降后被清算旧账,整个人陷入了两难。 在陶峙岳的劝说下,马呈祥终于松了口,但不是投降,而是选择了一条中间路。他提出自己可以离开新疆,但得带上全部家当,而且不带走一个兵。陶峙岳和张治中觉得这条件还行,就点头答应了。他们帮马呈祥把财产换成8000多条黄金,让他带着家人和金子走人。没过两天,陶峙岳宣布新疆和平起义,解放军顺利进驻,战火没烧起来。 马呈祥带着黄金先跑到了埃及,后来又辗转去了台湾。他在台湾的生活不算太差,干过中国回教协会青年部干事长,还当过澎湖防卫部的副司令。可人虽然活着,心里的阴影却没散。他那段在河西走廊的经历,像个甩不掉的包袱,总在梦里提醒他过去的账。1991年4月15日,马呈祥在台湾病逝,77岁,带着一生的争议走了。 马呈祥走了,新疆却迎来了新篇章。陶峙岳因为促成和平解放,得了个大功劳,后来还被新中国封了上将军衔。从这个角度看,马呈祥的离开反倒成了好事,至少让新疆少挨了一场仗。可对马呈祥自己来说,他这辈子都没能跟过去和解。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8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