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女儿985硕士生,还有一年毕业,问我后面何去何从?找工作还是读博? 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还真难以给她合适的建议,我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给出15年前我两个师妹的选择,看对她有无参考价值? 当年,两个师妹情况都差不多,优秀又上进,导师都很欣赏,给她们的建议都是继续读博,博士毕业后,他可以帮着联系出国做1年的访问学者,返校后以副教授的待遇,留在本校课题组开展科研教学工作。 简而言之,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留在课题组跟着导师继续做,将来从师徒变为同事。 A师妹听从了导师的建议,亦步亦趋,按照既定的路线朝前走。 B师妹有自己的想法,她联系了家乡省会的一所211高校,进了省重点实验室,先以硕士身份卡到了编制,然后说服工作单位以委培的名义,供她继续读博,承诺博士毕业后回校服务。 A师妹博士毕业后,出国一年,回到了985高校,当时政策变了,虽然是副教授待遇,但是5年内非升即走。 因为压力较大,A师妹刚毕业忙于各种考核的“卷”,也没有精力谈婚论嫁。 B师妹没有出国,带职读博期间,研究方向考虑了回省城工作单位的科研开展衔接性,博士毕业后,回到211高校就申报成功了1项课题,开局不错。 单位也给了相应的安家费、职称待遇、科研启动费,单位对她也比较重视,还帮她申请到了省里的一个青年教师资助。 应该说,同样的师妹,A的平台比较高,但竞争者也多,都是海归,加上嗷嗷叫的年轻人,相互之间有竞争,“牛后”的压力大,几年内没什么能见度,还耽误找对象了。 B的平台虽然差一些,但学校扶持力度大,其他竞争相当小,堪称“鸡头”,稍微做出了一点成绩,就被学校包装然后报奖了,几年下来,奖项不少,在学校里很有能见度,被树为“无知少女(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的典型。 B因为头三脚表现很好,身边有了几个追求者,她选了一个学校管理部门的科长,那人是硕士毕业,家里有点背景。 A师妹前几年才结婚,在工作10后,因为工作原因,挑挑拣拣,没时间约会,到后来感觉大龄了,再想结婚时,已经错过最佳择偶年龄了,后来找的老公也不尽如人意,比她还大三岁,暮气沉沉。 A要孩子时她都快40岁了,两口子非常累。几年前才买的房子,老破小,60平米耗光了所有积蓄,现在车子也没买,因为小区太老了,停车都难。 B师妹婚姻家庭规划的比较好,工作4年时就结婚生子了,两个孩子公婆帮着带,自己忙事业,老公在管理部门比较清闲,能照顾家庭。 B进了家门,什么也不干,用她的话说,是抓大放小,“大”是国家大事和财产投资,“小”是家里的柴米油盐和人情往来; B在婚后第二年、第五年、第十年,分别买一套房子,现在三套房产、两部车、两个孩子,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名头很多,在网上经常能搜到她的新闻,俨然知识女性、专业女性的代表。 A师妹在魔都,B师妹在中部省会某一城市,两人年过40,如今再比较一下,15年前的选择,孰对孰错?谁更理智? 现在博士更多了,一抓一大把了,就业岗位就那么些个,用人单位现在也很挑剔,就业形势严峻,硕士毕业如能有好的就业单位,不仿早点就业,参考B师妹,毕竟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工作,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就要求,毕业生给自己合理的定位,看自己适合什么?是愿意在鹤立鸡群,矮子里做将军,还是希望在红海里拼杀,挑战自己,在更高的平台证明自己?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还是要追寻内心的想法,这样才不至于在夜深人静时出现惶惑。 有人说,40岁以前,不要怕;40岁以后,不要悔,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朋友女儿985硕士生,还有一年毕业,问我后面何去何从?找工作还是读博? 具体情
草根闲聊生活
2025-04-26 08:28:43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