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陈玉仁叛变,供出了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王世英,王世英察觉到异常后,就要转

我心凛雨 2025-04-26 18:25:38

1932年,陈玉仁叛变,供出了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王世英,王世英察觉到异常后,就要转移,特务头子史济美却突然登门拜访! 雨点敲打着窗棂,像是催命的鼓点。王世英迅速将最后一份情报塞进火盆,火舌舔舐纸张,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他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深夜十一点。时间紧迫,史济美随时可能破门而入。他披上围裙,抓起茶壶,故作镇定地走下楼。楼梯吱吱作响,像在低语他的命运。 就在昨晚,他接到线人密报:新生印刷厂的负责人陈玉仁在特务的酷刑下叛变,供出了包括王世英在内的多名地下党成员。印刷厂是中共临时机关报《红旗日报》的秘密据点,陈玉仁的背叛如同一枚炸弹,炸毁了上海地下党苦心经营的情报网。王世英的身份暴露,危险如影随形。 王世英并非普通的地下党。他1925年加入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表面上是个“退役军人”转行的商人,实则在上海和南京为党传递情报。他的伪装天衣无缝,甚至连特务头子史济美都对他毫无戒心。 史济美是中统特务徐恩曾的得力副手,狡猾如狐,手段毒辣。他曾总结出地下党的情报信号:阳台上晾着红旗袍、街角的帽子被刻意摆放,这些微妙的暗号都被他破解。每次抓捕地下党后,他都会故布疑阵,将信号物归原位,诱捕其他同志。一时间,上海地下党损失惨重,同志们谈“史”色变。 王世英与史济美的交集,始于一次看似偶然的茶肆聚会。那是半年前,南京夫子庙的茶楼里,王世英以“商人”身份宴请黄埔军校的老友,其中包括铁甲纵队队长张孟浪。张孟浪是山西老乡,也是秘密的共产主义同路人,他的铁甲车曾多次掩护王世英传递情报。 史济美作为徐恩曾的副官,也受邀出席。他看中了王世英的“人脉”,而王世英则将他视为情报来源。两人推杯换盏,表面称兄道弟,实则各怀鬼胎。 此刻,史济美站在王世英家门口,手里捏着陈玉仁的供词,眼神阴鸷。他敲响了门,声音低沉:“王先生,在家吗?” 王世英打开门,脸上堆笑:“老史!稀客啊,快进来!”他热情地招呼,像是迎接老友,实则心跳如鼓。史济美踏进屋,目光如鹰,扫视着每个角落。屋内,炭火的余温还未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烧纸的焦味。 “嫂子呢?”史济美试探道,坐在沙发上,手指敲着茶几。 “刚出去买菜,马上回来。”王世英笑着回答,顺手拿起茶壶,“我先给你泡杯茶,楼上有上好的龙井,你等着!” 史济美点点头,目光却未放松。他翻开茶几上的报纸,假装浏览,耳朵却捕捉着楼上的动静。 王世英快步上楼,推开窗户,雨水打湿了他的脸。他探出身子,瞥见屋顶上潜伏的特务身影,心中一凛。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反应敏捷,他脱下围裙,裹住手掌,悄无声息地翻出窗户,踩着湿滑的瓦片爬上屋脊。雨夜的南京,屋顶如迷宫,他屏住呼吸,避开特务的视线,翻进邻居家的阳台。阳台上晾着一件红旗袍,随风摇曳,像在嘲笑史济美的“信号理论”。 楼下,史济美终于察觉不对。他冲上二楼,推开房门,只看到空荡的房间和敞开的窗户。“王世英跑了!”他怒吼一声,命令特务四散追捕。然而,南京的巷弄如蛛网,王世英早已消失在夜色中。 与此同时,一辆轿车停在城郊的胡同口。车门打开,张孟浪探出头,低声说:“老王,上车!”王世英一跃而上,车子迅速驶入夜色。张孟浪的铁甲纵队早已安排好接应,轿车在乡间小路上飞驰,身后只剩雨声。 “多亏你。”王世英喘着气,拍了拍张孟浪的肩。 “革命的路,哪能让你一个人走?”张孟浪笑得豪迈,“史济美这回可要气炸了。” 王世英的脱险,只是故事的开始。史济美未能抓到他,怒火转向其他地下党。他加大了对上海地下党的围剿力度,利用陈玉仁的供词,接连端掉多个秘密据点,多名同志被捕,甚至惨遭杀害。上海地下党陷入空前危机,同志们在白色恐怖下步履维艰。 王世英深知,史济美一日不除,革命就多一分危险。他隐姓埋名,与中央特科的“红队”取得联系。红队是特科的行动核心,专司暗杀与保卫,队员个个身手不凡。1933年春,红队制定了周密的暗杀计划。 6月14日,上海街头,红队队员邝惠安埋伏在史济美必经之路,果断开枪,将这个特务头子击毙。史济美的死,为无数牺牲的同志报了仇,也让上海地下党赢得喘息之机。 夜色中的轿车,载着王世英驶向新的战场。他知道,革命的路还很长,史济美的倒下只是开始。多年后,他回忆起那个雨夜,感慨万千:“那晚的南京,像一座囚笼,但我们用信念砸开了锁。” 史济美的覆灭,离不开中央特科的精密运作。据党史资料,特科在1927-1935年间,不仅负责情报与保卫,还成功刺杀了多名叛徒与敌特,为革命保存了火种。 王世英后赴苏区,继续为党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担任山西省省长。他的一生,是无数地下党人无畏牺牲的缩影。

0 阅读:0
我心凛雨

我心凛雨

一腔热血 骨子里带着点隐隐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