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去县医院,有前途吗? 你说,研究生去县医院到底有没有前途?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去县医院工作,会不会觉得书都白读了?我想,现在不少医学生,甚至医院的主任、院长、业内专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学医并非找不到工作,只是岗位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感觉最终的落脚点对不起多年的付出。别担心,为了让大家放宽心,咱们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航天领域张小平的故事。张小平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离职前是副主任职务,据说在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处于非常关键的技术岗位,但年薪只有12万。这年薪跟很多人差不多。后来他嫌工资低,跳槽到北京一家公司,年薪直接涨到百万。 网传,注意是网传,说他离职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损失,甚至影响了我国登月进度。这个故事听起来确实让人很爽,给不少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出了口气。 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经常能看到类似内容:主角很厉害,却不被领导和同事赏识,最后一气之下离开团队,然后大家发现没了他团队就不行,又厚着脸皮把他请回来。这种霸道总裁式的剧情很洗脑,但现实并非如此。就像张小平,这么厉害的人,最后也没被请回去。而且现在火箭发射频率不也挺高嘛,不至于因为少了一个人就无法登月。 讲张小平的故事和医学就业有什么关系呢?提问的医学生反复强调“研究生”和“有前途”这两个词,言外之意就是觉得自己去县医院有点委屈,想着以后怎么也得当个主任、院长,不然书就白读了。这就是今天的重点,这种想法千万不能有。 张小平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唯一确定的是确实有公司给他开出高薪。但大家扪心自问,谁会给你开出百万年薪?别说百万年薪了,县医院要是给你双倍待遇,你会不会心动?没有吧? 县医院只招硕士,不是因为县医院水平高到能和华西等大医院一样招研究生,而是因为研究生学位贬值了。它不招本科生,是因为能招到研究生。你不来,还有其他研究生来。要是招不到,它也不会开这样的招聘条件。所以,你的书并没有白读,你甚至已经通过学历变现,就像“书中自有黄金屋”,换到了一张“二等座”的票。要知道,人口减少是当下的趋势,以后就业市场的竞争还激烈着呢。 再说前途,你期望的前途是什么样的呢?在县医院当主任、院长?要是抱着这种心态,在县医院可能干不了两年就会崩溃。县医院招你,不是让你去开展新技术、拓展业务、带着医院做大做强的。因为当地人口上限摆在那,再怎么折腾意义也不大。县医院需要的是能认真写病历、开化验单的人。 县医院作为基层医疗单位,主要看简单疾病,不是搞高精尖技术,不像造飞机、火箭。在这里,不需要你有太多技能,更不需要你有太多想法,做好本职工作,写好病历就行。假设你一入职就端着研究生架子,急着展示能力,很可能很快就会出问题。看病和造火箭不一样,造火箭靠物理、化学理论,理论对了就能指导实践。 但看病是与人打交道,理论只占一半,存在很多随机性。同样的治疗方法,有的人有效,有的人无效;同样的沟通方式,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可能就会吵架。所以在县级医院看病,更讲究程序正确,而程序正确的维护和解释权在主任和高年资医生手里。你要做的就是接受县医院的规矩,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里重申一下,我不是说县医院不能去,或者县医院不好。相反,我很支持大家去县医院。但大家一定要放平心态,忘掉自己是研究生,忘掉对前途不切实际的幻想。要认识到,你已经用硕士学历换到了一份工作,就像把股票卖了,虽然没卖个好价钱,但卖得早,比后来的人还是强一些。 而且县医院的工作能保证你的生活下限。研究生申请公租房会有加分,能很早有自己独立的房子。县城不大,房价8000左右也能接受。工作不忙,自己做饭花费也不多,起码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咱们先解决温饱,再谈成功。 除此之外,心态要平和。一个人成不成功,和学习好坏并没有太大关系。读书学习的作用是保障人的下限,学历高有一定社会价值,生活不会太窘迫,但学历提升不了人的上限。上限靠什么?靠机遇和见识。现在互联网能提供足够的知识和见识,大家做好准备,等待机遇。机遇来了就抓住,没来也没关系,县医院的工作能保证我们不会活得太差。所以别纠结了,好好享受生活吧。
说实话,我现在特别后悔的就是让女儿读博,并且毕业以后进入高校当老师。想当初女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