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后,20万越南难民逃进香港,香港全部接收了,给了他们香港身份,听说他们的后裔有些成了香港废青,港独。当年越南难民住在难民营里,每天衣食无忧,就知道生孩子,难民营内生育率奇高。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南越输了,越共统一全国。不少南越人怕被清算,尤其是跟美军或南越政府沾边儿的,吓得赶紧跑。他们坐船、偷渡,能跑多远跑多远。香港呢,离得近,又是英国殖民地,政治稳,经济还行,自然成了热门目的地。那年5月,一艘叫“长春号”的货轮带着3000多人到了香港,开了难民潮的头。港英政府一看,人道主义不能丢,索性就收了。 刚开始,香港对这些越南难民挺宽容的。给他们搭了开放式难民营,住进去的人还能随便进出,找活儿干。尤其是会讲粤语的越南华人,融入得特别快。有的去做建筑工,有的进工厂干服装、电子活儿。1979年统计,香港有差不多2万越南人在打工,帮着经济往前跑。那时候,香港人口也就500万左右,突然多了20多万外来人,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人越来越多,香港扛不住了。从1975到2000年,总共来了23万越南难民,占当时人口的4%。这啥概念?地儿小,人多,房子不够,工作也紧张。政府一看,得管管了。1982年,他们开始建封闭式难民营,把人圈在里面,不让随便跑。这些营地多在偏远地方,条件差得要命,厕所脏,水不够,吃的也少。难民挤在一块儿,隐私没有,日子过得跟坐牢似的。 封闭营里,日子不好过,大家没事干,闲得慌。有些夫妻就琢磨,反正也没啥盼头,生孩子吧。结果呢,难民营里的生育率高得离谱。1990年,光是营里就生了900多个娃,平均一天2.5个。这数字听着都吓人!有人开玩笑说,当年难民衣食无忧,天天就知道生孩子。其实哪有那么夸张,物资紧巴巴的,生孩子可能是想给自己点希望,或者单纯打发时间罢了。 到了1988年,香港改政策了,推出“甄别政策”。新来的越南人得证明自己是政治难民,不然算经济移民,直接遣返。这下炸锅了,有人觉得自己被冤枉,跑不出去又回不去,急了就抗议。绝食、自焚啥招都用上了。1992年,黄竹坑难民营还起了大火,死了24人,伤了50多,惨得让人不敢想。那几年,难民营的日子真是乱成一团。 1990年代末,难民潮慢慢平了。大部分人被送去美国、加拿大这些第三国,或者自愿回越南。到2000年,最后一个难民营关了,还剩1400人拿到了香港居留权。这帮人留下来,开越南餐馆,做小生意,慢慢融进了香港。他们的生活不再是难民营里的苦日子,香港也多了点东南亚风味。 到了最近几年,有说法称这些越南难民的后代里,有些人变成了“废青”或者“港独”。咋回事呢?有人分析,他们小时候听爸妈讲难民营的苦,可能心里有点疙瘩,长大了对社会有点不满。加上香港这几年的变化,年轻人本来就容易激动,他们也跟着掺和进去了。不过这只是猜测,具体咋样没啥硬数据。毕竟几十万人下来,后代里啥人都有,贴标签容易,但真相没那么简单。 当年接收20万难民,香港真不容易。经济上,他们填了劳动力缺口;文化上,也让香港更杂糅了点。但代价也不小,资源紧缺、社会矛盾都跟着来了。后来甄别政策、抗议冲突,又让政府头疼了好一阵。这段历史,既是香港包容的证明,也暴露了它的极限。
1975年后,20万越南难民逃进香港,香港全部接收了,给了他们香港身份,听说他们
瑶光映心曲
2025-04-27 20:26: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