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重庆,硝烟与信念交织。40岁的周恩来立于马克思画像前,定格下历史瞬间

张岩爱发现生活 2025-04-27 21:19:52

1938年的重庆,硝烟与信念交织。40岁的周恩来立于马克思画像前,定格下历史瞬间。彼时武汉沦陷,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他肩负使命转战山城,以智慧与胆识在国统区开辟出抗日救亡的新战场。 在中央大学的讲台上,他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点亮迷雾,以“抗战必胜”的信念点燃万千青年的热血;在南开校园里,他将校训“允公允能”淬炼为“为公抗战、为能救国”的时代宣言。一堂堂演讲如星火燎原,指引青年奔赴延安,更凝聚起全民抗战的共识。 特园的灯火常明,见证了他与张澜、黄炎培等民主人士的彻夜长谈。这座民主堡垒中,他既揭露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又推动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将孤立的中共声音化作团结各界的洪流。面对国民党的封锁,他借国际记者之笔向世界传递敌后战场的壮歌,让斯诺等外国友人为中国正名。 从拒绝亲属特权到巧破新闻封锁,周恩来以“十条家规”立党性,以“千古奇冤”题词破阴谋。马克思主义的画像前,他躬身践行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统一战线为纽带,让不同信仰的力量在民族危亡中殊途同归。 这张老照片,不仅记录了一位革命者的风华,更铭刻着中国共产党在至暗时刻的担当:以包容凝聚人心,以远见照亮前路,为抗战胜利埋下伏笔,亦为新中国多党合作铺就基石。周恩来的身影,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注脚。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张岩爱发现生活

张岩爱发现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