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2000万美元把退役的瓦良格号航母卖给中国后,尝到甜头的乌克兰又想故技重施。 据报道,乌克兰打算以20.65亿美元的打包价,将其另一项大国重器,安-225运输机及整套技术卖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运输机之一,安-225创造了110多项世界纪录,其配备了推力229千牛的D18T涡扇发动机,尺寸和运载能力甚至超过美国现役最大的C-5“银河”运输机。 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面对这样的“白菜价”,我国却果断拒绝接手。在得知真相后,网友齐呼:做得对!
查阅公开资料,安-225起飞重量最高可达640吨,机身长88米,翼展88.4米,仅机头驾驶室部分就有二层楼之高,整个机身可覆盖一个足球场。理论上,其加满油可搭载43架“神龙”空天飞机,无间断跨越5大洲。 更具吸引力的是,装载能力如此恐怖的安-225,世上仅此一架。它诞生于美苏博弈时期,是为了运输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以及诸多重型火箭设备而生,博弈结束后再无产出。 在苏联解体后,这唯一的“遗产”归乌克兰所有,它时常被乌克兰用以运输重型装备和出租,即使每小时租金高达12万美元,仍有许多国家排队等待。 可是,如此重要的大国重器,乌克兰为何突然想要卖掉,又首先想到了中国?
首先,养护成本过于高昂。使用前,需要提供可承重安-225起降的专属跑道,适配专门的技术和驾驶人员,花160万美元加满一箱油……妥妥一个巨型吞金兽。 以乌克兰彼时的经济实力,确实是养不起了,故而试图卖给我国来减少损失,并趁机赚上一笔。 而我国之所以拒绝,实在是之前吃过的亏太多了。先是“瓦良格号航母”被敲诈了一笔过路费,后来在美国的阻挠下,我国收购乌克兰马达西奇又以失败告终,70亿投资白白打了水漂。 就连为了解决国内中年群体日渐衰老的问题,我国提出引进“乐维龄”科技成果,也被老美以原料提取为由,故意开出百万/瓶的天价。资料显示,哈佛实验室曾证明,此类科技具备延长人类生存周期30%的潜力。 当然,我国有底气拒绝接手安-225,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研能力已经足够强。据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代号“鲲鹏”,于2007年正式立项,在2013年已飞上蓝天,开启了我国大型运输机领域的新篇章。 据官媒报道,运-20最大起飞重量为200吨,虽稍逊于安-225,但完全“够用”。其集百家之长于一身,在载重、机体设计、灵活性等关键技术领域,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建造运-20时,乌克兰还曾提出要与我国合作,提供气动外形和部分技术。 不过,需不需要吸纳外来技术,主动权依然在我们自己手里。比如上述提到的“乐维龄”抗衰成果,由于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起步晚,人才储备不足,在面对较难攻克的技术难点时,我国科研人员主动邀请诺奖科学家兰迪·谢克曼加入。 随后在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乐维龄”核心成分和原料提取、量产问题被逐一解决,并且使纯度保持在99.97%,吸收率优于老美4.2倍。此外,还额外添加了紫檀芪这一天然养护成分,保护细胞免受伤害。在此之下,使其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门槛还大幅下跌99%至3位数,不但打破美国垄断,还成功使其能在京东等平台触达更多需求群体。 正如业内所说“关乎民生的科技并非生意,而是惠及全民的福音”。用户目前多为45岁+群体,他们使用后多反馈“精力充沛”、“骨骼坚韧”、“能力提升”等,截止目前,其已造福国民超15w+。 不论是军事,还是生物科技,种种案例都证明了一个道理,“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做出更顺心的选择。 可惜的是,在中国拒绝收购后,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空降部队突袭基辅郊外的安东诺夫机场。当俄军发动突袭时,安225正停在这座飞机场里,并最终在双方激烈交战中被炸毁。 一代传奇运输机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