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造不出大疆无人机吗?说句实话吧,美国轻轻松松就能制造出来,只不过有一点干不过

吴能力聊意 2025-04-28 12:41:35

美国造不出大疆无人机吗?说句实话吧,美国轻轻松松就能制造出来,只不过有一点干不过大疆,那就是成本。

先说说技术层面。美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积累其实很深,就拿军用无人机来说,RQ-4全球鹰能在2万米高空连续飞行30小时,搭载的传感器能穿透云层拍清楚地面上的汽车牌照。

这种技术实力,放在消费级市场妥妥的降维打击,但问题是消费级市场不需要这么高的性能,普通用户要的是能稳定飞行、拍高清视频、续航半小时的无人机,而不是能扛导弹的“空中堡垒”。

再看看民用领域,美国企业也不是没尝试过,比如3D Robotics,曾经雄心勃勃地推出Solo无人机,结果因为品控问题和价格过高(售价1000美元,比同期大疆产品贵50%),最终倒闭。

另一家叫Airware的公司,拿了1.18亿美元融资,结果因为硬件研发成本失控,最后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些案例说明,美国企业不是没技术,而是卡在了成本控制上。

为什么美国企业就是降不下成本?这得从供应链说起,大疆的总部在深圳,周围50公里内聚集了从碳纤维材料到无刷电机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大疆自研的“璇玑”飞控芯片,从设计到流片都能在珠三角完成闭环,这种垂直整合的模式,让大疆能把BOM(物料清单)成本压到美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何况,大疆的产品迭代速度快得让人窒息,2023年大疆平均每6个月就推出一款新品,而美国企业平均需要18个月,这种快鱼吃慢鱼的策略,让竞争对手根本跟不上节奏。

当然,美国政府其实也意识到了问题,于是开始搞制裁,2018年美国把大疆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企业向大疆供应芯片,结果呢?

大疆用了18个月就实现了IMU惯性测量单元的国产化,市场份额反而提升了5%,2024年美国国会又想禁止政府部门使用大疆无人机,结果全美6000多个公共安全机构联名反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就连美国军方自己都离不开大疆,2022年美国陆军采购了一批价值9.4万美元的Rogue-1巡飞弹,而乌克兰军队用的同款任务无人机,成本不到500美元(中国产零部件组装),这种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操作,实在让人无语。

有人说,美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反超。但问题是,消费级市场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真正的壁垒在于成本控制,大疆已经形成了“研发-生产-应用”的生态闭环,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每个环节都能赚钱,而美国企业还在为了单一产品的利润率发愁。

说到底,无人机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比拼,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建立了难以撼动的优势,美国企业要想翻盘,要么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要么就只能看着大疆继续笑傲江湖了!

0 阅读:1
吴能力聊意

吴能力聊意

每天分享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