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解放军进攻马家军骑兵14旅防守的固关,军长贺炳炎下令:“把大炮全

平南 2025-04-28 12:58:40

1949年7月,解放军进攻马家军骑兵14旅防守的固关,军长贺炳炎下令:“把大炮全部拉上去,让马家军尝尝老子炮火的厉害。这一仗一定要打好,过去我们吃过马家军的亏,今天老子要找他们算账。” “马家军”是盘踞在大西北多年的一股蛮横势力,他们素日里干尽了鱼肉乡里的事,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 1936年,马家军对我军疯狂围堵,导致我军近两万人折损于此。 转眼13年过去了,我党的解放战争也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昔日耀武扬威的国民党早已呈现出败势。 奈何国民党并不死心,他们企图保住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妄想着他日再次卷土重来。 原本固守在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嫡系,早被我军打的节节败退。在此情境下,国民党便想到了联合“二马”。 驻扎在宁夏的马鸿逵与驻扎在青海的马步芳,二人手下兵力不少,实力强劲。 国民党本打算令“二马”联合起来,共同阻止解放军进军西北。奈何二人之间一直暗地里较劲谁也不服谁,导致两方的合作实在难以进行下去。 起初马步芳自己寻了“路子”,为自己谋了一份西北军长官的职务。马鸿逵不甘落后,筹谋了副长官一职。 双方暂时达成了短暂合作,马鸿逵拨了手下兵力听从马继援调遣。 在等待任命的时间里,马鸿逵渐渐发现马步芳并非真心提携自己,便暗自联系部下不配合马继援指挥。 在战场上,马继援也有私心,他命马鸿逵的手下冲在一线,自己的兵遇事先撤离。 马鸿逵的宁夏兵团也不是傻子,战场上不敌之时先一步跑路。这样的局势下,马步芳只能安排自己的儿子马继援出手。 在固关、关山岭以及马鹿镇一带,马继援准备在此处设防抵御解放军的进军。 固关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东西绵长险峻的山脉中间,只有一条不宽的进甘必经之路。 这也就使得固关成为了一处绝佳的军事要地,堪称真正的易守难攻之地。 马继援坐镇马鹿镇,随即将镇守固关的任务派给了马成贤。 马成贤拍着胸脯表示,自己率领的14旅装备一流、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上固关绝佳的地理位置,他们完全可以守住这里一个月之久。 这次马家军同解放军再次兵戎相见,双方均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早在进军固关之前,军长贺炳炎就已经想好了破解这里易守难攻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拉出大炮轰他们。 这头的马成贤安排手下骑兵14旅作为防守的第一道防线,129旅及第8旅从旁协守。 当时的马家军认为,凭借自己一个旅几千匹精良战马,优越的机动性完全足以抵挡住我军的步伐。 殊不知,不远处山岗上成排的大炮,早就随时做好了战斗准备,等待着军长贺炳炎的指示。 7月28日的清晨,解放军第一军的第一师作为主攻,已经趁着夜色悄悄摸上了敌营。 战事一触即发,野一军第三团作为先行部队最先抵达大壑落。 第一、二、三营迅速抢占水滩以及周围领地,顿时整个固关战场陷入硝烟弥漫当中,周遭充斥着炮声和枪击声。 俗话说得好: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一切东西都是纸老虎。在大炮的攻击下,敌军很快溃散而逃。部分企图逃跑的敌军,也被早就埋伏在关山沟的第七军第二十师尽数歼灭。 马家军素来以“蛮横、不讲究”出名,在三桥中台战斗结束后,一小股逃跑的马家军被发现。他们假意做出投降的样子,将随身枪支尽数丢在一旁。 只待我军彻底相信他们投降放下戒备后,刚一靠近他们,这伙人迅速从腿下抽出藏好的马刀挥刀就砍。事发突然,走在前面不设防的解放军战士不幸被袭。 混战结束后,我军彻底看清马家军的顽固嘴脸,尽数将其歼灭。 此次固关之战大获全胜,缴获了不少武器和战马,为解放大西北打开了第一道大门,后面的路就是势如破竹了。 (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

0 阅读:0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