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已完全撤离库尔斯克!

岚昕不语 2025-04-28 15:20:01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较量,终于在枪炮声中撕开了虚伪的宣传帷幕。4月26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正式宣布,俄军已将所有乌克兰军队从库尔斯克地区赶出,并称基辅方面的入侵“彻底失败”。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直接向普京汇报了这一进展,普京更是高调祝贺前线士兵,宣称此役为俄军在其他战线进一步推进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则急忙反驳,称仍在库尔斯克地区进行阻击战,坚称局势“艰难但可控”。然而,事实的铁锤已经狠狠砸碎了乌克兰想象中的胜利泡沫。

乌克兰越境作战始于2024年8月。当时,乌军出人意料地突破俄乌边界,在库尔斯克州夺取约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震动国际社会。这场突袭被乌克兰方面包装成战争中少有的战略突破,不仅极大鼓舞了国内士气,也让西方支持者看到了持续援助的希望。然而,短暂的荣耀很快淹没在残酷的战场现实中。乌军在越境初期确实取得了局部战术优势,但面对俄罗斯持续而强硬的反击,补给线迅速拉长、兵员消耗加剧、后方压力沉重,防御阵地一寸寸被蚕食。进入2025年初,乌军已节节败退,库尔斯克攻势逐步失控,最终在四月完全溃败已成定局。 乌克兰领导层试图以占领俄罗斯本土土地来在未来谈判中增加筹码,但这种策略注定是饮鸩止渴。首先,占领区规模过小,难以形成有效控制,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象征而非军事战略。其次,俄方对本土防御的重视远超乌方预期,俄军不仅迅速调集大规模兵力反击,还在库尔斯克地区投入了无人机密集作战、远程炮击和电子战手段,形成压倒性态势。更重要的是,乌克兰试图把战争扩展到俄罗斯本土的做法,反而激发了俄方国内更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乌克兰方面当然清楚局势的急转直下,因此在宣传战中极力粉饰败局。总参谋部一边承认战况艰难,一边高喊“坚持防线”“顽强阻击”,试图维持国内外对乌克兰军力的信心。但再华丽的辞藻也掩盖不了一个赤裸的现实:乌军在库尔斯克战线的失利,不仅是一次局部战术失败,更标志着乌克兰在全面战争中由攻转守、由主动转向被动的重大转折点。

而西方盟友也早已因乌克兰反攻受挫、援助成效不彰而焦虑不安,如今库尔斯克战线的溃败势必加剧外界对继续提供军事援助的疑虑。美国援乌政策已成交易,欧洲国家则因经济压力和内部政治动荡,援助意愿持续下降。乌克兰若无法在战场上重新夺回局势,很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外部支持,最终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绝境。 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库尔斯克的胜利不只是收复一地那么简单。这一战向国内外释放了清晰而强硬的信号:俄军不仅守住了边界,还具备继续进攻的能力和意志。而这场胜利恰好为其提供了反转叙事的机会。普京不止一次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俄军将在东线其他重要战线“进一步取得胜利”,显然,莫斯科已将库尔斯克战果作为未来大规模攻势的预演和铺垫。 当前国际局势极为复杂,中东持续动荡,美欧陷入自身危机,乌克兰的战略环境日益恶劣。而乌克兰内部,经过两年多惨烈战争的消耗,经济破产、人口流失、士气低迷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社会承压急剧上升。库尔斯克败局,只是整个战局溃败的一个缩影。如果基辅继续幻想通过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改变大势,只会加速整体崩盘。

战争从来不是靠单点突破赢得的,更不会因一时短暂优势改变长期力量对比。乌克兰当局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库尔斯克失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战略冒进、资源透支和高估外援效应综合爆发的必然结果。继续在绝望中挥霍本就稀薄的国力,只会让乌克兰在这场生死搏斗中败得更彻底、更惨烈。 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但库尔斯克已预示了方向。真正的溃败,并不总是伴随着轰鸣与倒塌,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一次次被强行掩盖的失败中缓慢发生。当最后的防线失守时,人们才会发现,一切早已在一次次“不会承认撤退”的声明中,走到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岚昕不语

岚昕不语

以我之青春, 捍卫这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