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孤立了!英媒BBC表示,贸易战以来,美国遭遇到了公开的敌意!4月28日,英媒BBC称,包括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成员的IMF会议上,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件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美国代表不仅面对公开的敌意,而且还有几乎来自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的恼怒、困惑和深切关注。
这种公开的敌意并非偶然,而是美国长期推行单边主义政策种下的苦果。
这场会议的异常氛围,本质上是全球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一次集体 “投票”。从巴西代表质疑美国关税政策破坏全球供应链,到欧洲官员担忧美国 “对等关税” 推高通胀,再到非洲国家批评美国滥用经济制裁,各国代表的发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就连美国盟友日本和韩国,也在私下抱怨美国的 “友岸外包” 政策让他们陷入两难:既要配合美国的供应链重组,又担心失去中国市场。
这种敌意的背后,是美国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实质性伤害。IMF 报告显示,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 12%,供应链复杂度增加 30%,直接拖累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 0.5 个百分点。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成了最大输家 —— 国内通胀率因关税上涨 1.3 个百分点,制造业岗位流失速度反而加快。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让各国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经济合作风险。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国对多边规则的破坏。美国连续多年阻挠 WTO 上诉机构改革,滥用 “国家安全” 概念实施单边制裁,甚至试图将美元武器化。这些行为严重动摇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似乎陷入了战略误判。他们以为通过关税和制裁就能迫使其他国家就范,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的深度绑定。当美国要求盟友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时,欧盟选择了 “战略自主”,东盟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非洲国家则通过 “非洲大陆自贸区” 寻求发展自主权。
这场会议的敌意,实际上是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霸凌的一次集体抗议。当美国代表试图用 “国家安全” 为其政策辩护时,巴西代表反问:“如果每个国家都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保护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将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直击要害,也揭示了美国政策的虚伪性 —— 他们一边要求他国遵守规则,一边自己肆意践踏规则。
未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将取决于各国能否重建信任与合作。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和 RCEP 等机制,为全球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而美国若继续沉迷于单边主义,最终只会被孤立。
这场 IMF 会议的敌意,或许是一个转折点 —— 它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黄昏,也预示着多极化时代的黎明。
碧海蓝天
霸权主义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