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我下跪道歉?那你们必须先给30多万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下跪道歉!”1945年,美国飞行员蒂贝茨45秒内就杀死了14万日本人。2005年,日本人要求蒂贝茨在军事法庭上下跪道歉,对此,他冷笑着说出了这番话...... 2005年,一场不同寻常的军事法庭在聚光灯下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安静地坐在被告席上,他就是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那个在1945年投下广岛原子弹的人。法庭上,日方代表愤怒地指着他,声音颤抖:"在短短45秒的时间内,你杀死了14万人!每到午夜,你不害怕噩梦缠身吗?良心不会不安吗?" 面对这样的质问,满头白发的蒂贝茨没有低头,反而露出一丝冷笑:"不好意思,我并没有这样的困扰,反而是在二战之后吃得好睡得香。"接着,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想让我下跪道歉?那你们必须先给30多万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下跪道歉!" 法庭上顿时一片寂静。 蒂贝茨的回应源于他对历史的了解。二战结束后,他曾观看过日军在中国的暴行记录片。那些画面中,日本士兵用刺刀挑破中国妇女的肚子,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场景——这些都铭刻在他的记忆中。 蒂贝茨继续说道:"你们不应该埋怨我,要恨也就恨你们有一个挑起世界大战的政府吧!"这番话如同一记重拳,击中了日方代表的软肋。 回到1945年,那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决定性时刻。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秘密接见了蒂贝茨,交给他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那是因为日本在战争中的顽固抵抗,包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偷袭,以及他们制定的"亿人玉碎"计划,使得美国决定采取极端措施结束这场战争。 在美国的干预下,蒂贝茨最终没有被判刑。这位经历了历史转折点的飞行员,在2007年于家中安详离世。但他留下的那句话,却成为历史对那段暴行的有力审判——当一个国家拒绝正视自己的历史罪行时,它就失去了谴责他人的资格。 1945年8月6日的早晨,广岛的居民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没有人知道这会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天。8点15分,保罗·蒂贝茨驾驶着轰炸机,携带着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盘旋。地面上的居民抬头看到天空中的飞机,却不知道命运即将改变。 蒂贝茨瞄准了广岛的一座桥,开启了自动投弹装置。一分钟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缓缓落下,在距离地面600米的高空爆炸。一道刺眼的白光闪过,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几百根火柱瞬间点亮了广岛的天空。靠近爆炸中心的居民顷刻化为粉末,稍远一些的则被高温烧焦。完成任务后,蒂贝茨驾机匆匆离去,身后是一座化为灰烬的城市。 然而,这只是二战中残酷牺牲的一部分。在中国战场上,我们的伤亡更为惨重——据统计,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3500万人死亡。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获得对外抗战的全面胜利。 在这场浴血奋战中,川军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被称为"叫花子"部队,穿着草鞋,扛着老旧的步枪,吃的是一点点菜叶加盐。在淞沪会战中,原本2万人的队伍,仅5天后就只剩下5000人。他们从未退缩,只要日军坦克接近,就拿着炸药包向前冲锋,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能活着离开战场。 川军最高指挥官刘湘,即使身患重病也让士兵将他抬到前线。临终前,他留下铮铮誓言:"日军一日不退出中国,川军则一日誓不返乡!"抗战期间,四川地区征集壮丁300余万人,是全国省份最高的,有"无川不成军"之说。一个团中,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四川人。
1941年,游击队长刘锡坤借宿在一位地主家里,结果被安排住进了儿媳妇的房间。深夜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