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5岁的张幼仪被安排嫁给徐志摩。新婚之夜,徐志摩望着床上的她,眼里充满鄙夷。然而,就在张幼仪心情忐忑之时,徐志摩竟然关了灯,主动凑过去和她圆房…… 张幼仪出生于传统家庭,裹小脚,没文化,是她逃不开的宿命。 她渴望接受教育,可才上了一年学,就被家里要求退学,回去嫁人。 那一年,她只有15岁, 在那个年代,十几岁的女孩子嫁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张幼仪性子温顺,面对家里的安排,她无条件顺从。 中断学业回到家中,父亲递给她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年轻的男子,戴着一副圆圆的金丝边眼镜,看起来书生气十足。 父亲问张幼仪,觉得照片中的人怎么样? 张幼仪明白,照片上的人,就是自己未来的丈夫。于是红了脸,低声说了句:“我没意见。” 在她的认知中,女子长大后,就是要接受长辈安排的男人。 父亲接着说,对方叫徐志摩,有学问,会写诗,是个青年才子。 张幼仪一听,懵懂的少女心,竟生出崇拜之情,对这桩婚事感到满意。 但是,徐志摩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他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后,眼里充满嫌弃:既没有精致的容貌,也没有玲珑的身材,更糟糕的是还有一双小脚! 自诩进步新青年的徐志摩,毫不掩饰对张幼仪的不屑,直接说了句:真是一个土包子。 不过,徐志摩即使心中有千万个不情愿,也不敢违逆父母的安排。 婚礼如期举行。 徐志摩全程都板着黑脸,机械般走完繁琐的程序。 张幼仪隔着婚纱都能感受到丈夫的不悦,心里始终忐忑不安。 到了夜里,宾客散尽,房间里只剩他们两人时,张幼仪更紧张了。 洞房之夜本是男人生命中的一大乐事,可徐志摩一点都不乐,看向新婚妻子的眼神里只剩鄙夷。 徐志摩一直不说话,也没有任何行动。 年仅15岁的张幼仪,坐在床沿,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烛光摇曳,透着一股悲戚的氛围。 张幼仪甚至想,徐志摩如此厌烦自己,等下会不会甩门而去?如果真是这样,她这个新娘的脸要往哪搁? 就在她胡思乱想之时,屋里突然漆黑一片。 原来,徐志摩熄了灯,且主动到床上来,同她圆了房。 他们是有名有实的夫妻了,这让张幼仪感到心安。丈夫既然接纳了她的身体,自然也会接纳她的心。 可是,张幼仪错了。 不管夜里如何,到了白天,徐志摩对她的态度始终冷淡至极,连话都不愿和她多说,把她当透明人一般。 骨子里温顺贤良的让张幼仪,对此没有丝毫怨言,只默默承受丈夫的冷暴力。 甚至,她尽心尽力孝顺长辈,打理家务,希望能以此换回丈夫的一丝怜爱。 3年后,张幼仪生下长子,徐志摩为此高兴不已。 看到丈夫高兴的样子,张幼仪不禁想:有了孩子这个纽带,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一定能变好。 但她终究是太天真了。徐志摩高兴,只不过因为他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终于可以逃离了。 长子出生不久后,徐志摩便收拾行囊,远赴欧洲留学去了,将母子俩留在家中。 张幼仪此时才恍然大悟:徐志摩跟她圆房,并不是爱她,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 她不明白的是,后来她在长辈安排下到了欧洲,那时的徐志摩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为什么还要和她亲密? 甚至到了后来,她已经知道徐志摩在追求林徽因。那种情况下,徐志摩夜里还是照旧靠近她。 正因为此,张幼仪在欧洲还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晚年的张幼仪想到这件事,内心无限感慨:或许他是喜欢我年轻的身体吧。 张幼仪嫁给徐志摩,未曾得到半点情爱,有的只是令人窒息的冷暴力。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都没有任何“爱”的成分,可他们却有了“爱的结晶”。 或许这就是男人,在不爱一个女人的时候,却可以和她发生关系。 所以说,男人追求的是“欢”,女人追求的是“爱”,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被安排嫁给徐志摩。新婚之夜,徐志摩望着床上的她,眼里充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29 09:37:32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