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率先出手,断水泄洪制裁巴基斯坦,中国手握更强王牌

必行析国际 2025-04-29 15:33:16

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冰川深处,孕育着南亚次大陆的"生命之源"。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恒河等六大水系均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每年为印度提供约2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占其总用水量的40%。然而当印度通过冻结IWT,给印度河支流截断、泄洪的方式威胁巴基斯坦时,却将自己的致命弱点暴露了出来,其自身的水源命脉,正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印度河虽然叫印度河,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印度河系,它是由若干条支流组成,最终汇聚到了印度河而已。而且它的发源地也并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中国境内部分叫狮泉河,其主要流域也不在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

印度水危机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5年4月23日,印度突然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了控制印度河流向巴基斯坦的主要水坝闸门。这一招直接掐住了巴基斯坦的命脉,全国70%的农业灌溉、60%的饮用水都指着这条河养活。巴总理办公室连夜发声明痛批印度“毁约”,撂下狠话:断水就是宣战!

然而为啥印度能用断水拿捏巴基斯坦,而中国却可以稳如泰山?答案就是青藏高原,不仅长江黄河在此发源,滋养整个东南亚的湄公河也是从这里的澜沧江开始变身,而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海拔约 5200 米。下游绕行南迦巴瓦峰在墨脱县境内形成举世闻名的 “大拐弯”,随后流入印度,变为他们口中的“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最终汇入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银行储存着4.9万条冰川,冰储量相当于8万亿立方米淡水,比全球所有河流一年的总流量还多,因此就算碰上全球气候干旱,冰川融水也能保证下游河流不断流。更重要的是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是2057公里,在印度境内约700公里,在孟加拉国境内约200公里。

这里再强调一下印度自己的水危机。印度每年80%的降水都集中在季风季,全国仅有6%的耕地具备灌溉设施,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供养着印度东北部1.2亿人口,印度河流域支撑着旁遮普"粮仓"的农业生产,而印度至今没有建成任何跨境水资源条约的法律保障。

所以长期以来,印度对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就十分敏感,一直担心中国在上游修建水电站会控制河流流量,影响其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分配,进而对其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威胁。

当年中国关于墨脱水电站的建设消息刚传出来时,印度国内一些势力立刻借此大做文章,试图将这一正常的水电开发项目政治化。

要知道,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段是世界水能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蕴藏量可达约7000万千瓦,而且大拐弯处海拔的高度落差有2000米,在地势的影响下,水流非常湍急,因此非常适合建造大型水力发电站,并可以梯级开发。按中国现在的能力,若完全开发,其规模将远超三峡工程。

而雅鲁藏布江水电站迟迟未建,印度的干预就是其中很大一个原因。

东北六邦是印度心病,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只有一条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半岛相连,交通闭塞,主要产业就是农业、林业、旅游业,能够产出印度50%的茶叶和10%的水稻,然而就是这样的农业重地,其茶园、稻田、竹林、橡胶园,全靠布拉马普特拉河(雅江下游)灌溉。

因此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建了拦河水坝就有87座之多,水电站12座,甚至因为印度设想的“北水南调”工程”,还打算进一步扩建水坝,以便把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通过运河输往其国内南方缺水地区。但由于资金、技术、地形、各邦之间的分歧等问题,印度这个计划喊了40多年也没有搞成。

受印度洋热带季风的影响,布拉马普特拉河分为枯水期与丰水期。雨季来临的时候,河水泛滥,诸多水坝起到泄洪减灾的作用;旱季来临,水坝又可以拦蓄上游来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正因为如此,印度极力反对我国在雅鲁藏布江建设水电站,它认为这直接威胁到布河流域的安全。

印度智库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在雅鲁藏布江规划的28级水电站,理论上可使其下游流量减少50%。这种战略优势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期间已初现端倪,当时西藏军区对墨脱水电站的实地考察,立即引发了印度水利部的紧急会议。

“以小人之心”的印度生怕旱季或者全球干旱年,中国在上游大坝关闸不放水,导致河流干涸,农业生产停摆;又怕雨季来临,中国开闸泄洪,导致布河流域变成一片泽田。

然而,我们不会像印度这样没有底线。开发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完全是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将水资源武器化也就印度这种国家能想得出做得到。

巴基斯坦危机背后的战略启示

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后,印度单方面撕毁《印度河用水条约》,给巴基斯坦断水又泄洪,使用"水资源"做武器,正是其对"水霸权"的最新演绎。

印度河对巴基斯坦有多重要?简单说就是“生命之源”,巴基斯坦全国八成耕地靠这条河才能进行农业生产,而除了灌溉农田以外,巴基斯坦30%的电力来自印度河的水电,全国60%的人口饮用水也来自印度河。

根据1960年在世界银行撮合下,印度和巴基斯坦达成《印度河用水条约》,印度管东边三条河(拉维、贝阿斯、萨特莱杰),巴基斯坦管西边三条(印度河主干道和两条支流),其中印度河80%的水量归巴基斯坦,听起来似乎很公平?但问题就出在“小人之心”的印度处在了巴基斯坦的上游。

4月26日凌晨,在印度冻结上游三条印度河支流后,突然打开乌里大坝闸门,杰赫勒姆河水位瞬间暴涨到警戒线以上。巴控克什米尔的科特利地区首当其冲,当地村民回忆:“水冲进来时,连牲口都来不及牵走,房子直接塌了。 ”根据巴基斯坦官方统计,截至4月28日已有3.5万人转移到临时营地,至少12人溺水身亡。

巴基斯坦水利部长公开怒斥:“这是印度发动的‘水资源恐怖主义’! ”根据印巴两国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上游国家开闸泄洪必须提前通知下游。 但印度此次不仅没预警,还在泄洪后拒绝回应巴方质询。

印度媒体辩解称:“最近连续暴雨,大坝水位逼近极限,放水是迫不得已。 ”但巴方晒出卫星图打脸:印度其他大坝水位正常,唯独乌里大坝在克什米尔恐袭后突然放水,明显是“报复性操作”。

印度断水泄洪也暴露了当今国际的残酷现实,水资源也是战略武器。历史上印度1947年就断过水,直接导致巴基斯坦50万公顷农田旱死,这才逼出了1960年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如今“号称国际大国”的印度旧计重施,既是转移国内矛盾,也是试探国际底线。

中国外交部4月27日表态:“呼吁印巴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中国驻巴大使馆已向洪灾地区捐赠2000顶帐篷和5万份食品包。 但印度《经济时报》却仍旧阴阳怪气:“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偏袒巴方,没资格当调解人。 ”

中国的战略胸怀

中国对水资源的管控对比印度明显高了几个层次,大禹之所以能治水成功,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精神偶像,是因为他具有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

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帮巴基斯坦建港口、修水坝,既巩固盟友关系,又避免陷入“以水制水”的死循环。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水利项目,既解了巴方燃眉之急,又教会他们自主管理,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印度大搞特搞单边断水,最后只能是逼急了的巴基斯坦鱼死网破;而中国坚持的合作开发,才是破解水危机的正道。而对普通人来说,生活在中国,我们可以拧开水龙头就有喝到水,殊不知全球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正或在缺水的环境下,节约用水、升级水利、推广节水技术是民生根本。

至于青藏高原这块“亚洲水塔”,咱更得好好护着它,它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14亿人端起水碗的底气。打开水龙头有水用,才硬气!

0 阅读:42
必行析国际

必行析国际

国际大事,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