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萧何因此升官,在家摆酒庆贺,此时门客召平身穿丧服哭道:“相国,你大祸将

寻墨阁本人 2025-04-29 16:40:18

韩信被杀,萧何因此升官,在家摆酒庆贺,此时门客召平身穿丧服哭道:“相国,你大祸将至,不久会满门抄斩。”萧何听了,大怒:“你喝醉了吗?说什么胡话!”可是邵平接下来的话,让萧何冷汗直流。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就是讲述萧何这位历史人物的。其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既要看到他失败的一面,也要看到他成功的一面。

汉高祖刘邦性格多疑,做事雷厉风行非常果决,上位后,短时间抹除了所有会对他的位置造成威胁的功臣。而萧何作为刘邦口中的第一功臣,得到了刘邦一次次的重用和赏识。萧何本身,一定是有很多过人之处,才能多次消除刘邦对自己的猜忌,活到最后。

萧何第一次受到汉高祖刘邦的猜忌,是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在作战前线和楚霸王项羽打仗,将长安城的兴修工作交给了萧何和阳城延。

萧何他们在兴修的时候,刘邦在外打仗很不放心,一直派手下回关中,多次去问萧何修的怎么样了。

这时,萧何身边有人提醒他说:“这是皇帝不放心你啊。皇帝在前线艰苦作战,被打的节节败退,现在整个国都最核心的位置,都由你在管理,如果你不能获得皇帝的信任,那他征战回来,你就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了。”

于是萧何果断派出宗族内年轻有力的子弟,奔赴前线,助刘邦一臂之力。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刘邦,这些族人就是人质,所以不必担忧关中的情况。

果然,家中三十多名壮丁到战场后,刘邦没有再询问萧何修筑的进度。萧何明白,他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之后刘邦第二次猜忌萧何,是刘邦在前线平息陈豨的叛乱时,关中传来韩信谋反被杀的事情,刘邦听后,立即加封萧何。

这一次又引来了一大批官员前来道贺,其中一位官员提醒到,韩信谋反,皇帝这时加封你,你还很高兴,你已经离死不远了啊。

萧何听后又赶紧辞封,而且卖掉了一半的家产送去前线,破财挡灾,刘邦这一次也很满意萧何的做法,打消了疑虑。

第三次猜忌的背景,处于黥布叛乱,刘邦在登上帝位后,经历了韩信、陈豨、黥布的叛乱,内心很难再相信他人,以至于刘邦在处理黥布叛乱时,不停的询问运粮官,萧何在京城做什么?

官员回答道:“萧丞相爱民如子,兢兢业业,近来深得百姓的爱戴,坊间对萧丞相有着很高的赞誉。”刘邦听后,沉默许久,心里再次生疑。但是表面上依旧给萧何加封。

刘邦曾称赞过萧何正理国家,扶持百姓,不绝粮道,自己做的不如萧何好。萧何虽然没有领军征战,但是他作为刘邦的后盾,后勤工作做的非常好。

萧何精通法律,颁布很多法令,而且安抚百姓也做得很好,这为刘邦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可正是因为萧何做的又多又好,还为民着想,所以他在百姓中的声望比刘邦的还要高。

而这次萧何之所以能逃出生天,多亏了加封宴请时,一位门客的行为和提醒。否则,萧何也早就成为了刘邦的刀下亡魂。

关中的官员们得知萧何被加封,纷纷前来道贺。这时来了一位叫邵平的门客,身穿丧服,非常显眼。门客见到萧何,痛哭流涕,说道“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我是特意前来为您奔丧的。”

萧何听了非常生气,因为萧何曾经帮助过邵平,邵平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啊。萧何以为是邵平眼红自己的丰功伟绩,才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当着众多官员的面,驳他的面子。

邵平也是了解萧何,立马为萧何分析到,刘邦身为皇帝,在外征战多日,风餐露宿,还经历了这么多背叛。而你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再继续为国家无私贡献,不提要求,这种情况下,天子继续给你加封,这不是意味着你快要被灭族了吗!

于是萧何觉得有理,想了又想,向刘邦提出,希望皇帝赏赐他许多的土地。萧何在得到土地后,开始在京城附近强买土地,“霸占”了老百姓的房产。

而这一举动,搞得民怨沸腾。刘邦远在城外,收到了很多关于萧何的诉状,里面都是对萧何的不满意和批评。史书曾记载,刘邦在看到状纸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大喜。

就是这样,萧何三次分别用家族子弟的性命,自己的一半家产,还有最后一生的清誉名节,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

萧何的处境真的证实了那句古话“伴君如伴虎”。可是刘邦身在帝位,如果不多想细想,也根本保不住自己的位置。萧何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懂得如何为人臣子,怎么做才能让皇帝信任自己。

0 阅读:77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