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老舍被妻子举报后被带走,傍晚浑身是伤踉跄回家,怎么敲门都没人开,夜里

风城春史呀 2025-04-30 11:56:00

1966年,老舍被妻子举报后被带走,傍晚浑身是伤踉跄回家,怎么敲门都没人开,夜里,他坐了很久,最终绝望地投湖自尽。

1966年的北京,秋意渐浓,微风卷起街头的落叶,灰蒙蒙的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老舍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熟悉的胡同里,他的衣衫凌乱,脸上、手臂上布满淤青,眼神里满是痛苦与绝望。

他站在自家门前,颤抖着手敲门,一下,两下……可屋里没有一点动静。

老舍又喊了几声:“絜青,开开门,我回来了。”回应他的,只有胡同里夜风掠过的沙沙声。

他靠在门板上,缓缓滑坐到地上,回忆起往昔的种种。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日,老舍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讲师,而胡絜青则是齐白石的得意弟子。

两人在学术沙龙上结识,谈文学,聊艺术,思想上的共鸣让两颗心渐渐靠近。

虽然年龄上仍然有着差距,但两人的心却紧紧的挨在一起,这种心灵契合的感觉也是非常难找。

两人课上是师生,课下则成了至交,老舍从来没有这么精神愉悦跟轻松过。

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其实跟祥子有些相似,生活虽然过得去,却看不到未来的光明。

而胡絜青的出现,无疑是让他的生活再次燃起了希望。

这天,老舍在胡絜青的面前吐露了心声,双方都不是什么矫情的人,也是确定了关系。

他们的结合,被许多人视为才子佳人的绝配,一个是举国闻名的大作家,一个是大画家的高徒,就算是放在过去也是门当户对。

不过,命运的波折却让这段感情经历了诸多考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辗转奔波,最终被派往重庆工作。

在那里,他遇到了编辑赵清阁,一位对《骆驼祥子》推崇备至的才女。

两人因文学相识,相知,渐渐地,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微妙。

赵清阁的温婉、善解人意,让长期在战乱与颠沛流离中挣扎的老舍感到慰藉。

可是这份感情却成了他心头的一根刺,他清楚自己已经有了家庭,妻子胡絜青还在北京独自抚养着孩子,他不愿背叛这个女人,但情感的纠葛却让他无比煎熬。

远在北京的胡絜青,渐渐察觉到丈夫来信的次数减少,言语也变得生硬,直觉告诉她,老舍的心正在被另一个女人牵引。

战争结束后,老舍回到北京,试图弥补自己的愧疚。

他在国外购置了一套房子,希望胡絜青能带着孩子一起过去生活,但赵清阁的身影却始终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胡絜青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丈夫的心已经不再完全属于自己。

她没有吵闹,而是选择隐忍。

但这份隐忍,在多年后那个动荡的时代终于被彻底撕裂。

1966年,时代变了,老舍的文学作品曾深受人民喜爱,可在政治狂潮之下,他的身份却成了众矢之的。

他被批斗,被辱骂,被拳打脚踢,昔日的荣光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羞辱和折磨。

可胡絜青这个曾经为家庭隐忍一生的女人,终究没能压抑住心中的愤怒。

她向组织揭露了老舍的“出轨往事”,她说得很冷静,没有歇斯底里,但字字句句都像刀子一样,将老舍的往昔公之于众。

那天傍晚,老舍被批斗后被放回家。

他浑身是伤,踉跄地走回家门口,可他怎么敲门,怎么呼喊,都无人应答。

他知道,家已经不再是他的归宿。

夜里,他在胡同的长椅上坐了许久,仰望着无星的夜空,脑海中浮现出往昔的片段。

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胡絜青的初识,在重庆与赵清阁的纠葛,回京后的自责,以及如今的无力反抗……

他闭上眼,泪水滑落,最终,他站起身,缓缓朝太平湖走去。

湖水冰冷,黑暗吞噬了一切。

翌日清晨,人们在湖畔发现了他的遗体,沉静得如同他的一生。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