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侦察兵在敌境内连续作战6天,回来时又累又饿,炊事班准备了饭菜,连长却

文山聊武器 2025-04-30 18:17:42

1984年,侦察兵在敌境内连续作战6天,回来时又累又饿,炊事班准备了饭菜,连长却说:“倒掉饭菜,立刻转移!” 郑现勇是湖北农村出身的普通人,1975年18岁那年参军,家里没啥背景,靠自己硬拼出来的。他身体素质好,耐力强,脑子也灵活,很快被挑进侦察连。那时候训练苦得很,潜伏、伪装、格斗啥都得学,还得学会在野外活下去,比如怎么找水、咋躲毒蛇。他不怕吃苦,几年下来练出一身本事。1980年调到武汉军区20军侦察大队当排长,跑过不少边境任务,反特、巡逻都干过,实战经验攒了一大堆。到了1984年老山打得正激烈,他升任4连连长,带着队伍深入敌后搞侦察。这家伙不是天生英雄,就是一步步磨出来的。 跟他搭档过的5连连长王友文也很猛,山东人,性子直,胆子大。有次反特任务,他一个人摸到敌后,把越军的通讯设备给端了,立了大功。可惜同年一次行动中,5连中了埋伏,王友文为了让战友撤退,自己留下来断后,最后牺牲了。这事儿对郑现勇打击不小,他老记着战友的命不能白丢,干起任务来更拼命。 1984年12月,第1侦察大队接了个硬任务,要找越南境内的炮兵阵地。郑现勇带4连上,计划3天搞定,结果一进去就出岔子。向导带错路,队伍迷了向,山里雾大得啥也看不清,3天愣是拖成了6天。干粮就带了3天的,第四天开始全靠啃野果、喝溪水撑着。那地方丛林密得要命,湿气重,蚊子多,毒蛇也不少,走一步都费劲。战士们累得够呛,脚上全是血泡,可没人喊放弃,憋着劲要把任务干完。 到了第7天,总算找到目标。郑现勇爬上高地,用望远镜瞅见三个落单的越军,想着活捉一个回去问情报。他安排人包抄,结果靠近时暴露了,对方开了枪,他果断下令还击,打死两个,抓了一个。这枪声一响,麻烦大了,越军炮火立马轰过来。郑现勇赶紧呼叫我军炮兵帮忙,4连靠着火力掩护才撤回国境。这6天,硬是把人逼到了极限。 好不容易回到营地,炊事班早备好了饭菜,战士们饿得眼睛都绿了,刚坐下准备吃,郑现勇却盯着远处看了一会儿,突然喊:“倒掉饭菜,立刻转移!”这命令太怪了,谁不惦记这口热饭啊?可战士们信他,没多问,忍着饿把饭菜倒了,立马收拾东西跑。不出几分钟,刚才待的地儿就被炮火炸平了。原来郑现勇瞅着敌方炮弹落点,算出下一波会打到营地附近。他这脑子快得跟雷达似的,救了全连的命。 这事儿听着玄乎,其实靠的是经验。郑现勇打过不少仗,知道越军不吃眼前亏,丢了人肯定会报复。他估摸着敌人炮兵瞄得准,撤晚一步就全完了。战士们当时不明白,事后想想都服气,这连长真不是盖的。 撤到安全地方后,4连把抓来的俘虏送去审。那家伙一开始死不开口,后来被问得没辙,交代了越军炮兵阵地的位置、火力咋摆的,还有部队调动的事儿。4连之前侦察的情报正好对得上,指挥部一核实,决定趁夜打一把大的。当晚我军炮兵调整好位置,凌晨开轰,几十门炮一块儿上,炸得敌方4门炮没了,3个观察所也平了,还干掉35个敌人,我方一个没伤。 这场仗打得漂亮,是第1侦察大队半年里最好的成绩。郑现勇拿了一等功,4连还有4个一等功、12个二等功、36个三等功,表彰名单拉得老长。任务能成,一是靠4连拼出来的情报,二是靠郑现勇那关键一撤,没让人白死。 郑现勇没因为这仗骄傲,继续干了好多年任务,后来升了高级军官。退役后他也没闲着,去搞军事教育,把经验教给年轻人。王友文的牺牲也被写进军史,每年清明都有人去悼念他。这两个人,一个活下来扛大旗,一个用命换了战友的安全,都让人记住。 4连这事儿不光是打胜仗的事儿,还让人看到纪律和信任有多重要。郑现勇一声令下,战士们再不舍也照做,才保住命。这要是犹豫一下,全连就没了。这纪律性,真不是随便练出来的。 再说深点,这仗反映了那时候侦察兵的苦。6天敌境作战,吃不上睡不好,还得随时准备拼命,回来连口饭都没吃上。郑现勇这决定看着狠,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战场上,命比啥都重要,饭没了还能再做,人没了就啥也没了。

0 阅读:185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