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巡礼八大辽构之涞源阁院寺

老北京生活 2025-04-30 19:15:46
阁院寺位于涞源县城,创建于东汉,唐时重修。为现存八大辽构之一,是不开放的国宝单位。其文殊殿始建于辽代应历十六年(966年)。阁院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两侧有东西配殿及禅房等。 文殊殿是该寺主体建筑,是中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上木结构建筑之一。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内部梁架为四椽桃对乳袱用三柱。檐下斗拱的间距,细部的比例和造型都处理的整齐、严谨而又有节奏变化。前檐当心间柱头铺作的结构,是从坐斗,上内外各出两跳华拱承托在四椽楸下,这是辽代习用的结构方法。文殊殿的斗拱用材雄大,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这座殿檐下的彩绘,采用五彩杂间装。在唐、辽建筑实例中,外檐画以青绿彩绘的,尚不多见。彩画中还用了不少金色。 外檐隔扇门上的两块辽代菱花格子窗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的木窗权。被称为木雕孤品。此外,还保存着辽代以后元(1206~1368年)、明、清多个朝代的窗棂格。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上绘有佛教故事。 整个文殊殿的大木构件和部分装修,都保持了辽代的建筑手法,且别具特色,在建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面。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用黄泥覆盖,得以幸存。现尚未完全清整,仅从部分剥掉泥皮的墙面上所见,原璧画为一幅贯通墙面的大型构图。 寺内存有铁钟一口,钟高1.6米,口径1.5米,重约2吨。口部分铸6个钟耳,钟身铸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据钟身铭文记载,此钟铸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是为皇帝和公主祈福铸造的,是中国现存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钟,因钟铭文中有“飞狐”字样,被称为“飞狐大钟”。 阁院寺三宝:斗拱、窗棂、壁画被称为文殊殿“三宝”。 保定 涞源 阁院寺 八大辽构 辽构 古建筑 古建筑爱好者必看 古建筑之美 小众旅行 被低估的宝藏小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