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反向抹零”事件冲上热搜!四舍五入还能这么用?
近日,一位重庆消费者在永辉超市购物时发现,7.96元的商品被直接“反向抹零”收取8元。看似几毛钱的小事,却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5月1日,永辉超市官方紧急回应:情况属实,将启动10倍赔偿!
“反向抹零”惹争议:到底是疏忽还是套路? 消费者晒出的小票显示,商品总价7.96元,结账时却显示8元。面对质疑,店员最初解释“系统自动四舍五入”。但网友并不买账:“移动支付时代,分币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超市凭什么多收?”有人调侃:“以前是抹零给顾客省钱,现在反过来薅羊毛?”
永辉火速道歉:10倍赔偿能否挽回信任? 事件发酵后,永辉超市连夜致歉,承认重庆金源时代店存在操作失误,承诺对涉事顾客退还多收的0.04元,并额外赔偿0.4元(10倍差额)。同时要求全国门店自查收银系统,关闭“四舍五入”功能。然而,评论区炸了锅:“10倍赔偿听着大气,实际只赔4毛钱?”“不如直接送张优惠券更实在!”
网友翻旧账:这不是第一次 事实上,“反向抹零”并非孤例。早在2023年,某奶茶店因“反向抹零”被罚5000元;今年初,辽宁一餐馆多收5毛钱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网友吐槽:“现在连超市都开始‘凑整经济学’了?”更多人呼吁:“必须重罚!否则0.04元积少成多,就是一笔糊涂账。”
企业诚信:小钱背后是大课题 移动支付普及后,分币交易本应更精准,但部分商家仍沿用“四舍五入”潜规则。法律人士指出,未经消费者同意的“反向抹零”涉嫌违法。《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这次事件也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与其事后“10倍赔偿”公关,不如事前把系统设置得更透明。
消费者觉醒:每一分钱都该较真 从“雪糕刺客”到“反向抹零”,年轻人越来越不愿为“消费暗坑”买单。有00后直言:“我不缺4分钱,但讨厌被当冤大头!”这种较真背后,是新一代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坚持。正如网友所说:“今天你不计较4分钱,明天就可能被坑4块钱。”
一场4分钱的风波,撕开了商家经营意识的遮羞布。当套路玩不转的时候,真诚才是永远的“流量密码”。毕竟,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秤上放着的不只是商品价格,还有商家的良心。
用户15xxx08
永辉超市,又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老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