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8岁女飞行员张连芳,将要执行绝密任务。她整理好装备,刚要上飞机,哪

只言片语里 2025-05-02 22:43:59

1964年,28岁女飞行员张连芳,将要执行绝密任务。她整理好装备,刚要上飞机,哪料,被人一把拉到照相机前,她一甩头发笑道:“这么麻烦啊!”谁知,有人凑近她耳边说:“拍遗照。” 1964年,戈壁滩的风沙吹过,一个28岁的女飞行员正准备登机,执行一项绝密任务。装备检查完毕,脚步坚定,可就在迈向飞机的那一刻,有人拉住她,要给她拍照。她甩了甩头发,笑着嘀咕了一句“这么麻烦啊”,以为只是例行记录。谁想到,耳边传来一句低语:“拍遗照。”这不是普通的任务,而是飞向原子弹爆炸蘑菇云的生死之旅。 1936年张连芳出生在吉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小时候,她常听父亲讲抗战的事儿,那些保家卫国的故事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1954年,18岁的她看到空军招女飞行员的告示,觉得机会来了,瞒着家人就去报名。体检那关可不轻松,视力、平衡啥都得过硬,她硬是咬牙挺过去了。1955年,她进了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开始了三年的训练生活。 航校的日子苦得让人头皮发麻。每天跑步、背书、算航线,累得喘不过气。毕业后,1960年她被分到空军运输机部队当领航员。一次任务,飞机撞上浓雾,啥都看不清,她靠着脑子里的计算带着大家安全回来,战友们都服她。从那以后,她的飞行小时数攒到了近4000小时,任务也跑了好几百次,技术过硬,心态也稳。到1964年,28岁的她已经是部队里的骨干,被挑中去干一件大事儿。 1964年10月,马兰基地的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那会儿中国刚要搞原子弹试验,国家急需数据。张连芳接到的任务是驾驶运输机飞进爆炸后的蘑菇云,采集样本。这活儿听着就危险,辐射、高温、气流,哪个不致命?可她没多问,收拾好装备就准备上飞机。就在这时候,有人拉她去拍照。她还以为是留个纪念,随口说了句“这么麻烦啊”,结果听到“拍遗照”三个字。 这三个字不轻,意思是任务凶多吉少,活着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她愣了一下,但没慌。拍完照,她整理好装备,照旧走向飞机。那一刻,她心里肯定明白,这不是普通的飞行,而是拿命去拼。但她没退缩,这份胆量不是谁都有的。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原子弹炸了,蘑菇云冲上天。张连芳坐进驾驶舱,飞机改装过,能扛辐射,可危险还是实打实的。她得飞进云里,采样数据,还要保证飞机稳当。第一趟没采好,她掉头又飞了一次。高温气流晃得飞机跟筛子似的,防护服里全是汗,舱里热得要命。可她硬是撑住了,把任务完成了。 回来后,辐射的影响慢慢出来了。头发掉光,皮肤起红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她没闲着,该干的活儿照干。后来,她跟未婚夫张文波结了婚,婚礼简单得不行,就一桌菜,桌上还放着她的飞行日志。 1990年,张连芳从空军退役,搬到武汉住。她挑了个老式居民楼,阳台上种满了花草。每天早上,她坐藤椅上看老照片,偶尔摸摸那枚军功章。晚年她也没闲着,常去社区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穿着旧军装,讲她飞蘑菇云的经历。到2023年,她88岁了,走路慢了点,但眼睛还是亮的。她把飞行服和军功章捐给了湖北革命军事博物馆,那张“遗照”也摆在展柜里,成了她的见证。

0 阅读:0
只言片语里

只言片语里

把玫瑰藏于盛夏 把海棠藏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