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是我们家族开枝散叶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人丁更加兴旺了。 19

文山聊武器 2025-05-03 11:18:38

1972年,是我们家族开枝散叶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人丁更加兴旺了。 1972年,对我们家族来说是个大年头。那一年,四位新生儿先后降生,家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爷爷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奶奶操持家务一把好手,两老看着儿孙满堂,心里那叫一个踏实。可别看表面风光,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粮食不够吃,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四个孩子出生,意味着四张嘴要喂,压力可想而知。 当时农村条件差,生孩子靠接生婆,营养也跟不上。祖奶奶送来的羊架子成了稀罕物,那是她攒了好久的家底拿出来给媳妇们补身子。她平时不苟言笑,可那次她盯着新生儿,眼神里满是疼爱。那羊架子炖汤的香味,成了我爸那辈人小时候最深的记忆。 家里人多,活儿也多。种地、喂猪、挑水,样样得靠人手。大伯、二叔、三姑还有我爸,几个兄弟姐妹虽说年纪小,但都早早懂事。地里忙不过来,他们就跟着大人下田;家里缺柴火,就上山捡树枝。那时候没啥机械化,全靠一家人齐心协力。爷爷常说:“人多不怕穷,只要一条心,啥都能扛过去。”这话不假,1972年的热闹劲儿,正是这份团结撑起来的。 那年头物资少,队里分的粮食总是不够。奶奶就带着孩子们挖野菜、剥树皮,硬是把日子撑了下来。有时候邻居家揭不开锅,爷爷还偷偷塞点粮食过去。他的人缘好,全村人都念他的情。后来村里修水渠,他带头干活,硬是凭一双手赢回了大家的尊重。 1972年不只是我们家的事儿,也是大环境的一面镜子。那时候正赶上农村政策调整,生产队干活按工分算,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挣口粮。家里添丁,队里还多分了点地,可地多了活儿也重了。加上自然灾害时不时来捣乱,粮食收成总不稳定。日子苦归苦,但没人抱怨,大家都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奔头。 我爸回忆说,那时候的孩子没啥玩具,几个兄弟姐妹就拿泥巴捏小人,拿树枝当马骑。穷是真穷,可乐子也不少。那些简单的日子,反倒成了他们长大后最怀念的时光。 爷爷奶奶没啥文化,但他们用行动教孩子们做人。爷爷爱帮忙,奶奶勤俭持家,这家风一点点传了下来。1972年的四个新生儿,后来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大伯去了城里当工人,二叔留在村里种地,三姑嫁到外乡,我爸则靠着努力念书走出了农村。他们小时候吃过苦,长大后更懂得珍惜。 到了我们这辈,家族成员散落在天南海北,有当老师的,有做生意的,还有出国闯荡的。可不管走多远,每年过节总有人组织聚会,大家坐一块儿唠家常。爷爷奶奶走了,但他们留下的团结和善良还在。逢年过节,家里老房子还是会挤满人,电话里问候不断。那份亲情,像根绳子,把每个人拴得紧紧的。 从1972年到现在,家族变迁跟得上时代脚步。那时候盼的是吃饱穿暖,后来盼孩子读书出头,再后来就想着生活更好点。每个阶段都有盼头,也有坎儿。大伯那辈人赶上改革开放,日子慢慢宽裕了;我们这辈赶上科技发展,机会多了,但压力也不小。家族的故事,说到底就是普通人的奋斗史,没啥惊天动地,却实实在在。 回头看,1972年是个起点。那年的四个新生儿,带着家族往前走了一大步。生活苦过、累过,可一家人没散,心没冷。这不就是中国普通家庭的缩影吗?时代在变,日子在变,可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儿没变。

0 阅读:59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