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账时,心中不由得窃喜,殊不知,在这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预谋…… 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算是开了个头,可经济上还是缺个国际大舞台,九十年代开始,政府铁了心要往国际市场里扎,可世贸组织的大门愣是推了六七年没推开。 老百姓都着急,谁不知道加入世贸能买便宜进口货?可国际谈判桌上那叫一个难缠,特别是跟美国政府打交道,那真是一波三折。 克林顿这回来得挺是时候,当时中美关系就跟走钢丝似的,这边刚谈完合作,那边又闹别扭。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这时候愿意来走动,肯定有他们自己的算盘。 访问路线安排得挺讲究,西安看古迹,北京谈正事,上海看发展,桂林游山水,最后在香港吃顿饭,这路线图里藏着的门道比表面上多得多。 在桂林那段最有意思,总统车队路过个小卖部,克林顿突然叫停车要进去看看。这事儿后来被传得神乎其神,说总统先生盯着柜台上的算盘直乐。 小卖部老板倒是实在人,当场给演示怎么扒拉算珠子,旁边记者咔咔拍照,第二天报纸上全是美国总统研究中国老算盘的新闻。 九十年代美国早用上计算机了,咱们小店铺还在使算盘,这对比搁谁眼里都扎眼。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那会儿计算机技术也没闲着,北京中关村都开始冒尖了。 后来有外经贸部的老同志回忆,谈判桌上美国人拿算盘说事儿,咱们代表直接怼回去:“老祖宗的智慧不比你们硅谷差!” 这次访问确实给入世谈判松了绑,当年跟着代表团跑的秘书后来写回忆录说,访问期间双方私底下没少较劲。美国那边开出的条件苛刻得很,什么开放金融市场、降低关税壁垒,听着都吓人。 可咱们谈判团硬是咬着牙,把能答应的和不能答应的分得门儿清,据说在人民大会堂那场闭门会,两边代表为了农产品补贴问题差点拍桌子。 要说转折点还得数2001年,卡塔尔首都多哈那场会议,中国代表团的签字笔往协议上一落,电视机前多少中国人都激动地抹眼泪。 这入世的路走得比长征还难,光正式谈判就谈了15年,跟三十多个国家挨个过招。 回头再看桂林小卖部那档子事,倒成了个有意思的插曲,美国人觉得看见算盘就摸清了中国底细,哪知道咱们是打算盘和敲键盘两手抓。 其实当年为了入世,国内也不是没吵吵过,东北老工业基地那帮厂长们最慌,生怕洋货进来把厂子冲垮了,结果真入了世,反倒逼着企业搞技术升级。 像海尔那些牌子,原本就窝里横,现在愣是在国际市场上闯出名堂。这事儿说明个理儿:关起门来护犊子终究不是办法,出去经风雨才能见世面。 克林顿这趟访华还有个意外收获,就是让西方老百姓瞅见了真实的中国。以前他们电视里放的中国不是红墙黄瓦就是自行车洪流,这回来拍的上海浦东、北京CBD,直接把不少老外看傻眼。 后来《纽约时报》有篇报道写得实在:“我们总以为中国人在用算盘,却忘了他们祖先发明指南针的时候,我们还在树上摘果子呢。” 信源:央视网 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03 12:50: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