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周边国家更新战机,中国军队装备的歼-7、歼-8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央军委决定引进先进战机技术并国产化。 1990年,中苏就引进苏-27整机项目开始会谈,12月签订苏联向中国提供24架苏-27的合同,1992年,第一批24架苏-27战斗机全部到位。 1993年,国产苏-27项目正式立项,1995年,中俄签下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议与总合同,1998年,首批组装的歼-11战斗机完成首飞,1999年交付部队使用。 歼-11基本型使用AL-31F发动机,后期改进的歼-11B型换装了国产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 歼11后面衍生出四个型号分别是:- 歼-11A:最初的国产型号,基本是苏-27SK的中国版本,主要用于制空作战。 - 歼-11B:大幅度国产化的改进型号,采用国产航电系统、雷达、武器系统和涡扇-10发动机,提升了整体作战能力。 - 歼-11BS:双座教练/战斗型,用于飞行员训练,同时具备作战能力。 - 歼-11D: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更先进的电子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探测和打击能力。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周边国家更新战机,中国军队装备的歼-7、歼-8已落后
沉着讲历史呢
2025-05-03 13:32:51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