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黑脸大老爷,手持铡刀,铁面无私,专治各种不服。这位“包青天”在北宋那会儿,官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5-05 02:30:06

包拯黑脸大老爷,手持铡刀,铁面无私,专治各种不服。这位“包青天”在北宋那会儿,官职到底有多大? 茶汤在粗瓷碗里打了个转儿,顺着老汉花白胡子淌下来。要真翻开《宋史·职官志》,包拯那身绯色官袍绣着的可不是铡刀纹样。老赵家给官员定规矩讲究个"官、职、差遣"三件套,包黑子最威风那阵挂着龙图阁直学士的职,顶着右司郎中的官,手里攥着的实权却是权知开封府——搁现在说,就是首都的一把手兼最高法院院长。 您可别小看这开封府尹,当年赵光义没当皇帝前就干过这活儿。包拯上任那天府衙门口围得水泄不通,百姓踮着脚想瞧清楚青天大老爷是不是真像戏台上画着脸谱。其实他那会都五十六了,在北宋官场算高龄上岗,前头刚在端州砸了官员贪污的砚台生意,名声早传进汴梁城。 要说断案如神,倒不如说他算盘打得精。开封府管着百万人口,每天光是打架斗殴的案子就能堆满三张案几。包大人独创了个"牌司制度",老百姓递状子跟现在银行取号似的,省得衙役收黑钱插队。有回宫里太监的侄子强占民田,苦主天没亮就来排队,日头刚偏西就领了判决文书——这效率放在千年后都算快的。 那三口威震八方的铡刀,史书里半片刀刃都没记着。倒是包拯的嘴比铡刀还利,谏院的老学究们见他上朝就肝颤。嘉祐三年连着弹劾张尧佐,硬是把仁宗皇帝宠妃的伯父从三司使位子上拽下来。最绝的是某次唾沫星子溅到皇帝脸上,宋仁宗擦擦脸还得夸他忠心——这可不是戏文瞎编,司马光在《涑水记闻》里写得真真儿的。 要说官阶,包拯晚年混到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可老百姓就爱传他当开封府尹那些年,仿佛青天老爷就该天天坐堂审案。其实那会儿他月俸三百贯,加上两百石粮、六十匹绢,放现在折合年薪百万,出门照样只坐牛车——有回下属偷偷给车篷换了绸缎,被他骂得差点辞官回家种地。 汴河边的说书人总把惊堂木拍得山响,却少有人提起包拯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给仁宗上的《乞不用赃吏疏》,字迹比刀刻还凌厉,现在故宫还收着拓本。更别说创建"开封府题名记碑"那会儿,特意让石匠把自己名字刻得浅些——结果百姓天天来摸碑石,硬是把包拯俩字磨成了凹槽。 茶摊老汉嚼着撒了盐豆的炊饼:"要我说啊,包龙图最大的官印是刻在老百姓心坎上的。"这话倒应了《宋史》里那句评价:"拯为开封,其政严明,人到于今称之。"千年过去,戏台上一声"开铡"仍能喝得满堂彩,或许因为世间总缺个能把乌纱帽摔在公堂上的黑脸官儿。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88xxx67

用户88xxx67

4
2025-05-05 04:28

清廉奉公,不避权贵!唯宋第一人!

猜你喜欢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