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人跑运输,先买了一头驴,后来有钱又买了一匹马,驴只能拉三百斤,而马可以拉

历史趣闻社 2025-07-14 16:42:35

从前有个人跑运输,先买了一头驴,后来有钱又买了一匹马,驴只能拉三百斤,而马可以拉一千斤,一天拉车回来,车夫给马三十斤草料,给驴十斤草料,驴看到给马的草料多就不高兴了,驴说,都是拉车,为何给草料不一样,这样不公平,于是车夫给也给驴三十斤草料,驴满意了,第二天,出去拉货,马车上装了五百斤,驴车也装五百斤,驴不高兴了,问车夫为何装一样多,车夫说,你们吃的草料一样多,拉货也应该一样多,这样才真的公平,不能吃的一样多,干活不一样,怎么算公平呢? 驴听了这话,嘴巴撇得能挂个油瓶儿。它瞅着马车上那五百斤棉花包,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车上捆得结结实实的粮食袋,蹄子在地上刨了刨土,哼哧哼哧喘着气。“我哪能跟马比?”它甩着尾巴嘟囔,“它那身板,站着比我高一头,我这小身量……” 车夫蹲在路边抽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昨儿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他磕了磕烟灰,“你说草料给得不一样,不公平。现在草料一样了,活儿也一样,怎么又不公平了?” 驴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气鼓鼓地踢了踢地上的小石子。旁边的马倒是沉稳,低着头慢悠悠嚼着缰绳,仿佛这事跟自己没关系。它从买回来那天起就没闹过脾气,给多少活干多少活,有时车夫心疼它,想少装点,它还会用脑袋蹭蹭车夫的胳膊,像是在说“没事”。 太阳爬到头顶的时候,队伍才走了一半路。驴已经累得浑身是汗,蹄子磨得发红,每走一步都打晃。车上的粮食袋像是生了根,死死压在背上,压得它脊梁骨都快断了。它偷眼瞅马,人家背上虽然也压着东西,步子却稳得很,脖子挺得笔直,连粗气都没多喘一口。 “不行了,不行了。”驴一屁股坐在地上,任凭车夫怎么拉都不起来,“这活儿我干不了,要干你让马干去!”车夫也不生气,只是把烟袋锅在鞋底上敲了敲:“那要不这样,你还拉三百斤,马还拉一千斤,草料也还按从前的给?” 驴愣了愣,耳朵耷拉下来。它想起昨天晚上,自己抱着满满的草料槽啃得香甜,马那边虽然草料多,却吃得慢条斯理。当时它还暗自得意,觉得自己赢了,现在才明白,那多出的草料,原是要用多出的力气去换的。 正僵持着,路边过来个赶牛车的老汉,见这情形忍不住笑:“我说大兄弟,你这驴跟人似的,还知道争待遇呢?”车夫笑着把前因后果说了说,老汉指着自己车上的牛:“你看我这牛,拉不动马车时,我从不强求,给它的草料也少;要是它哪天精神好,多拉了半里地,我准给它加把豆子。啥叫公平?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才叫公平。” 驴竖着耳朵听着,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它想起前阵子,自己拉着三百斤货物,虽然也累,但晚上躺进驴棚,倒头就能睡,第二天起来照样有精神。昨儿吃了三十斤草料,撑得半夜没睡着,今天又硬撑着拉五百斤,这罪纯粹是自找的。 “我……我还是拉三百斤吧。”驴终于松了口,声音小得像蚊子哼,“草料也……也还是十斤就行。”车夫哈哈笑起来,赶紧招呼同行的伙计帮忙,把驴车上的粮食匀了些到马车上。卸下重担的那一刻,驴感觉浑身都轻了,抬脚迈步都利索了不少。 从那以后,驴再也没闹过脾气。它踏踏实实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每天吃着十斤草料,睡得安稳,过得舒坦。有时看到马拉着超重的货物,还会主动凑过去,用脑袋帮着顶一把。车夫看在眼里,偶尔会额外给它加把麦麸,它也不贪多,吃完了就甩甩尾巴,继续埋头干活。 旁边的马依旧是那副沉稳样子,只是偶尔会用脖子蹭蹭驴的脖子,像是在夸它懂事。车夫常跟人说:“这世上的公平,从来不是一刀切。就像手指头,有长有短,各有各的用处,你总不能为了一样长,把长的剁掉一截吧?” 这话传到后来,成了村里老人教育晚辈的话。谁要是再眼红别人得的多,老人们就会说:“先看看自己能干多少,别学那头傻驴,不知量力,最后累着的还是自己。” 据《俗谚考》中类似寓言记载,古人常以动物喻理,告诉人们公平的真谛不在于形式对等,而在于付出与收获的平衡。

0 阅读:32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