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挣钱,为什么中国,还要死守钢铁产业? 其实原因很简单:工业之母,一旦关了想再开可就难了,这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中国这几十年工业化狂飙突进,靠的就是钢铁这个"工业地基"。 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10.18亿吨,占全球一半还多,这数字背后是40多个行业的饭碗——建筑用钢占50%,机械制造20%,汽车15%,连造手机的模具都得用特种钢。要是把钢铁厂全关了,明天建筑工地就得停工,汽车厂得停产,连你手里的手机都得涨价。 有人说现在有碳纤维、钛合金这些新材料,可架不住钢铁有个绝招:便宜。造汽车用铝合金成本高30%,用碳纤维更是贵到离谱。中国每年生产10亿吨钢,相当于给全球工业打了个"骨折价"。就像菜市场卖白菜,量大价低才能养活整条产业链。 更关键的是,钢铁关乎国家安全。1949年中国钢产量15.8万吨,连造口锅都费劲,结果被列强用钢铁舰炮轰开了国门。现在虽然产能过剩,但关键时刻能保命。河北有家钢管厂,平时生产普通钢管,战时3个月就能转产火炮炮管;河钢集团的氢冶金生产线,能直接供应歼-20战机的特种钢材。这种"平战结合"的能力,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还有个秘密武器:钢铁厂是"技术孵化器"。你以为钢铁就是烧炉子打铁?错了。中国正在试验的电磁加速冶炼技术,能把炼钢周期从72小时压缩到8小时;氢冶金技术让每吨钢碳排放减少60%,未来绿氢普及后能降到90%。这些黑科技不仅能让钢铁厂活下去,还能反哺新能源、航天等高端产业。 有人担心环保压力大,其实中国早就在转型。2023年钢铁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2亿吨,烟囱里冒的烟比城市空气还干净。宝钢湛江基地的氢基竖炉,每年能减排5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造500平方公里森林。这种"边打仗边升级"的打法,才是高手过招。 最后得说说经济账。钢铁行业直接养活358万人,间接带动数千万就业。鞍山这样的"钢城",五六十万人靠钢铁吃饭。要是关厂裁员,社会稳定都成问题。而且钢铁厂投资巨大,一座高炉动辄百亿,拆了就成废铁,再建得花双倍价钱。 所以说,死守钢铁产业不是傻,是在下一盘大棋。短期看亏损,长期却是国家安全的护城河、技术突破的试验田、就业稳定的压舱石。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
【4评论】【3点赞】
少将
正解
平庸一生
你不减少岀口,就制裁你,让你自己要求减产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