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斯到柴怼怼:歧视言论背后的三大共性分析! 柴怼怼对胖东来及河南人的污辱,使我立马想到了前不久的另一个网红——万斯。万斯把中国人贬为 “乡巴佬”,柴怼怼公然宣称 “讨厌河南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场风波,实则藏着惊人的相似性。万斯和柴怼怼充满偏见的言论背后,是如出一辙的心理机制在作祟。 在心理补偿层面,两人都是 “自卑变形记” 的典型。一个人最在意什么,他就会最讨厌什么。万斯出身美国铁锈地带的贫困家庭,跻身精英阶层后,通过辱骂中国来摆脱 “乡巴佬” 的自我标签;柴怼怼在玉石行业竞争中受挫,便把对商业困境的焦虑,转化成对河南人的地域攻击。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把头埋进沙子,他们用贬低他人的方式,给自己制造 “我比你强” 的心理幻觉。这样的人实际上仍然“啥也不是”! 认知层面,他们都在玩 “贴标签的懒人游戏”。万斯选择性无视中国航天、5G 等尖端科技成就,把 14 亿人粗暴定义为 “乡巴佬”;柴怼怼忽略河南 GDP 全国第五的经济实力,将上亿人等同于 “低端群体”。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本质是用刻板印象替代理性思考,用偏见简化复杂现实,其真实的潜在意识,是想唤起人们对自己“新身份”的认同,比如万斯是提醒人们“我是美国副总统”,柴怼怼是想强化“我是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红”,最终陷入认知的死胡同。 在利益驱动上,两人更是 “各取所需的投机者”。万斯通过辱华言论迎合美国保守派,妄图在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将国家间的竞争异化为无底线的人身攻击;柴怼怼则深谙网络 “黑红” 流量密码,用地域歧视言论挑起对立,其29条侵权视频单日播放量超千万,被封号后仍通过中号、小号继续收割流量。这种“碰瓷-封号-换皮重生”的赚钱逻辑,已成为当代舆论场的毒瘤。 从万斯到柴怼怼,歧视言论的本质是“弱者的暴力”——用语言霸凌掩盖自身困境,用群体污名置换个体责任。但这种“投机主义”注定失败:万斯的政治投机遭国际社会唾弃,柴怼怼的流量生意被平台重拳封杀,最终注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从万斯到柴怼怼:歧视言论背后的三大共性分析! 柴怼怼对胖东来及河南人的污辱,使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5-05 15:08:02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