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侯君集谋反被灭族,李世民说:“朕想要赦免你,但百官不答应,你有什么遗言吗?”侯君集说:“请您给我留下一个儿子,让他继承侯家的香火!”李世民说:“我会赐给你的儿子两个美人,终身做他的奶娘,让他到死都可以有奶吃,你就不用担心了。” 从好好的开国功臣,最终沦为了危害朝廷的逆贼,这样的人生经历也算上是大起大落了,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古往今来君臣之间无外乎功高震主、居功自傲,最终引得杀身之祸。伴君如伴虎,即使是明君,身为臣子可以与之就国事而争论,但是如果僭越了身份,挑战皇权那还真是自不量力了。 正如年羹尧一样,侯君集也是个自恃劳苦功高,便骄傲自大的主。 官宦家庭出身的侯君集也是个有能耐的,是行军打仗的一个好手,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跟随他了。 作为李世民征战四方的好帮手,侯君集被寄予厚望,被一路提拔,可谓是前途无量。 直到626年,历史上有名的皇位争夺战“玄武门之变”爆发,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皇位争夺历来都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侯君集与李世民的其他心腹,共同出谋划策,一同夺得了皇位。 在李世民登基后也是论功行赏,忙前忙后的侯君集自然是少不了嘉奖,后来一路晋升到兵部尚书。 在此后李世民安邦定国的统一大业中,都有侯君集的参与,可以说是皇帝指哪他打哪,而每次战争的结果也都是胜利归来。 在当时提起侯君集的名号,没有不称赞的,每次班师回朝时百姓的欢呼声都让他内心很是得意,也愈发膨胀。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朝廷内外风光无限的人物,并不是因为自己功高震主惹来祸端,而是自作自受。 643年,太子拉帮结派,为今后皇位争夺寻求支持,而此时早已心怀不轨的侯君集便成了拉拢的对象。 李世民的皇位本就是兄弟自相残杀而得来的,虽然最终赢得了皇位,但内心自然是不愿看到这样的事件再次上演。然而侯君集却在皇上的伤口上撒盐,想要造反。 结果可想而知,成事失败,侯君集因此入狱,即便是此前有多少功绩,成了反臣也难逃一死。 侯君集早就因为行事张扬自傲而深得众人不满,如今又参与到了皇位的争夺中,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各种讨伐的帖子一封接着一封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而即便是到了如此地步,回忆起过往种种,李世民对他还是心有不忍,于是便单独召见了侯君集。 对他说道“如你的性命已经是保不下了,但您在你的功劳上,可以答应你的一个要求” 听到皇上对自己如此说,侯君集只觉得内心悔不当初,但一切都已成定局。于是便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挂念“我辜负您的期望,如今死不足惜,唯有我的儿子,还望您饶他一命,为我侯家留得一子” 最终,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这一请求,并没有因谋反而将侯家诛杀殆尽,为他留下了一个儿子。 其实在蓄意谋反之前,侯君集就已经心生不满。639年,侯君集率军攻打高昌,在兵胜之后,便私自做主处置了不少俘虏,还瓜分人家的珠宝。 这样的行为,实在不应该是一朝良将所为,因此遭到不少人的批判,还因此入狱。虽然之后也被释放,但是明明立了大功却被关进监狱,这在侯君集的心中留下了一根刺。 所以之后侯君集有造反之心也就不值得意外了。 而侯君集纵有从龙之功,又有安邦定国之绩,但是内心不平“有志却无智”,走错了路,即便是皇帝有心袒护也无能为力,从良将忠臣成为罪人。 参考资料
643年,侯君集谋反被灭族,李世民说:“朕想要赦免你,但百官不答应,你有什么遗言
红尘漫步人生
2025-05-05 18:48:40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