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69岁康熙病重,他急忙叫来隆科多:"你给朕陪葬吧。"隆科多一把抹去额头上的汗,连忙跪倒在地:"谢主隆恩。" 康熙六十一年深冬,年迈的康熙突然召见了他的重臣隆科多。这位掌管京师安全的步军统领,同时也是先皇后的亲弟弟,在接到召见通知时显得格外慌张。 咱们得掰开康熙这招"陪葬"棋局的真面目。说是让隆科多陪葬,其实康熙兜里揣着两张牌——一份赐死的诏书,一份封他当顾命大臣的密旨。这哪是要人殉葬?分明是帝王临终前最后的忠诚测试。隆科多那句“谢主隆恩”听着像认命,实则是冷汗浸透朝服后的急中生智,他太懂康熙的套路:九子夺嫡的血雨腥风里,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会装孙子的聪明人。 但康熙这手操作可不止考验忠奸。他让隆科多捏着传位诏书,表面是托孤重臣,暗地里是把烫手山芋塞给雍正——你看,你爹连亲小舅子都能拿来当磨刀石,你小子将来收拾权臣可别手软。隆科多后来权倾朝野搞"佟选"官员,雍正睁只眼闭只眼,还不是因为早看透这是老爹留下的权力平衡术?等西北年羹尧一倒,隆科多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最讽刺的是隆科多的结局。这位曾带兵戒严京城、确保雍正顺利登基的功臣,最后死在禁所时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康熙让他保管玉牒,明摆着是埋雷——皇室族谱这东西,改个字就能让雍正变成篡位逆贼,隆科多私藏这玩意,不就是自己把绞索往脖子上套么?说到底,从康熙说出"陪葬"那刻起,隆科多就成了注定要牺牲的棋子,区别不过是早死晚死罢了。 但换个角度看,隆科多未必全是输家。他宠妾李四儿敢在国丧期间招政敌家仆看戏,女儿出嫁的嫁妆多得要半夜偷运,这些嚣张做派哪像将死之人?分明是看透自己活不过雍正朝,索性在权力末路上狂欢一把。康熙的"陪葬"威胁,倒成了他后半生肆无忌惮的通行证——横竖都是死,不如痛快活够本。 那些夸康熙深谋远虑的,别忘了这局棋里最惨的可不是隆科多。佟佳氏家族被连根拔起,八爷党血流成河,就连给隆科多求情的四阿哥,登基后照样把兄弟往死里整。帝王心术这玩意儿,从来都是拿人命当草稿纸,写满了还得撕碎了咽肚子里。
1722年,68岁康熙临终时,拉着雍正的手说:“朕把皇位传给你,但你要答应朕3个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