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着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危机一触即发,黄植诚说:“你要是不愿意跟我回大陆,那就跳伞吧。” 1981年8月8日,一架美制F-5F双座战斗机在台湾海峡上空低速飞行。机舱内,二十九岁的国民党空军少校黄植诚紧握操纵杆,目光坚定。 他不仅带回了当时对国家而言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战机,还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乡。 1952年出生的黄植诚是台湾空军世家的“太子党”,父亲是国民党中尉飞行员,他的二哥同为国民党空军少校,姐夫也是国民党空军中校。 母亲在父亲离世之后,独自将四个孩子抚养长大。 黄植诚从小听着基隆港的汽笛声长大,而身旁的母亲总是站在港口遥望着海峡彼岸出神。 “你阿公走的时候,手里攥着老家的门钥匙。”母亲总在清明时节念叨着。 母亲时常和他说起老家的故事,这使得他虽然长在台湾,却对峡对岸的广西横县烂熟于心。那里的祖宅门前有棵老榕树,母亲的童年记忆都在那棵树下。 尽管他从未踏足大陆,却在军校教材篡改的“反攻神话”与母亲零碎讲述的故乡往事间,逐渐形成撕裂的认知。 当听到军校里的教官高喊“反攻”时,这位优等生却在想:“大陆如果真像他们说的那般不堪,为何父母却始终惦记着要回家?” 而正是这种对“同胞相残”政策的厌恶和家族记忆的交织,最终让黄植诚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他深知投诚绝对不是热血冲动就能达成的,于是在之后的三个月里,他悄悄开始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植诚发现,F-5F双座教练机因训练需要却可以额外加油,这个关键点让他足够飞到大陆。 他利用考核官的身份,搜集福建沿海机场数据,最终选定了福州义序机场为降落点。 8月8日,黄植诚以考核为由,带着中尉许秋麟起飞。起飞不久后,他便借“暗舱飞行训练”之名让许秋麟关闭后舱视野,模拟盲飞。 随后他关闭了无线电,将战机从五千米骤降至二十米,既能躲雷达,还能用浪花反光干扰追踪。 面对黄植诚“是否同往”的询问,这位中尉颤抖着拒绝:“我的家人都在台湾。”而黄植诚也没有强迫,而是调转机头飞回台军控制的东引岛上空。 “那你跳伞吧。”在许秋麟弹射逃生后,他独自驾着战机降落在福州机场。 大陆军方最开始误判为敌机,在看见摆动机翼的投诚信号后,解放军官兵从防备转为欢呼。 落地后,邓小平亲自接见了他,还赞扬他“爱国行动影响深远”。同时还奖励了六十五万元的奖金,这在当时能买七千两黄金。 之后黄植诚还被授予了空军少将军衔,并被任命为空军航校副校长,1995年晋升空军少将。 他还把部分奖金捐给了家乡,用以支持家乡教育和儿童福利事业。 在他看来,两岸同属炎黄子孙,统一是必然。 主要信源:横州市融媒体中心2024年8月8日《1981年8月8日,祖籍横州市的#黄植诚 从台湾驾机起义回大陆》
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着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危
清风明月英雄
2025-05-06 09:41: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