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汽车零件加税,结果美国人自己先哭了? 美国对进口汽车零件加征25%关税的政策5月3日正式落地,加上4月已经生效的整车关税,现在除了墨西哥和加拿大能豁免,其他国家卖到美国的汽车和零件全得挨一刀。结果呢?美国汽车行业直接炸锅,车价要涨、销量要跌、修车更贵,连二手车市场都被波及,最后全得让美国消费者掏腰包。 美国政府嘴上说是为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但现实根本接不住这盘大棋。美国自己组装的汽车里,40%-50%的零件靠进口,现在一刀切加税,每辆车成本直接涨2000到1.2万美元。 车企要么硬扛亏本,要么涨价让消费者买单,可美国人工资又没跟着涨,销量能不跌吗?3月抢购潮一过,市场立马凉凉,预计今年全美汽车销量得少64万辆。更讽刺的是,连“美国制造”的车也逃不过,比如底特律组装的汽车,零件大半来自海外,关税一加,所谓“爱国车”反而更贵了。 特朗普政府倒是甩了个“补偿方案”,说给车企补贴车价的3.75%,可算下来平均每辆车还得倒贴4000美元。这就好比给你发个5块钱优惠券,让你买涨了100块的东西,纯属心理安慰。 更惨的是修车厂和二手车商,零件涨价,保养费用跟着涨;新车买不起的人挤去抢二手车,又把二手价格推高,简直是连环劫。 最打脸的是“制造业回流”这口号。专家早就说了,建新工厂至少要3年,重建供应链更得熬个五年十年,可关税的刀子现在就得挨。比如日本供应商的精密零件,美国本土一时半会儿根本造不出来,车企要么咬牙交税,要么停产等死。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直接开怼:这种拍脑袋政策最大的成本根本不是钱,而是“不确定性”,企业连明年零件在哪儿进货都不知道,还谈什么投资创新? 至于对全球的影响,明摆着逼车企站队:要么搬到墨西哥、加拿大蹭豁免,要么去东南亚另起炉灶。中国、德国这些零部件大国肯定受伤,但长远看,反而可能加速区域化供应链,欧洲车用欧洲零件,亚洲车用亚洲零件,最后美国市场自己孤立自己。更别说欧盟和中国不可能白白挨刀,反手一个报复性关税,美国农民和出口商又要倒霉。 对中国来说,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供应链安全不能光靠关税大棒,关键还是技术自主。比如电动车电池、芯片这些卡脖子领域,得靠真金白银砸研发,而不是等别人断供了才跳脚。另外,RCEP这种区域合作框架才是正道,大家一起降低关税、共享供应链,比美国这种“关门打狗”的策略靠谱多了。 总结下来,美国这轮关税战堪称“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消费者多花钱、车企增成本、就业未必涨、盟友还离心。唯一赢家大概是墨西哥,躺着成了车企避税天堂。
现在全网最懊恼的!当属宁波保时捷车主周某的父母了!倒不是因为他飙车,也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