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警告一百次,不如歼10运20到喜马拉雅山脉扇一次翅膀 央视军事频道专题报道显示,西部战区空军近期组织歼 - 10C/S、运 - 20/运油 - 20等多型战机,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实施大编队实战化演练。此次行动打破常规报道节奏,首次公开运油 - 20在高原复杂气象条件下为歼 - 10C实施空中加油的画面,标志着中国空军高原远程作战体系进入实战化阶段。这一画面背后,蕴含着中国空军对于提升高原作战能力、应对复杂局势的战略考量。 实战化演练背后,装备协同创新是重要一环。运油 - 20与歼 - 10C组成“战力倍增器”,在海拔6000米以上空域完成多批次加油作业。运油 - 20采用软管加油技术,每分钟可传输4000升燃油,使歼 - 10C作战半径从1600公里提升至3000公里,能够覆盖印度东北部所有军事基地。 这一技术突破,让歼 - 10C在高海拔地区具备更远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了中国空军在高原地区的威慑力。同时,歼 - 10S电子战型首次在高原部署,其搭载的量子雷达可穿透印度EL/M - 2052相控阵雷达的抗干扰涂层,在450公里外实现静默锁定。演练中模拟对印度“阵风”战机实施电子压制,验证了体系化作战能力。这种装备的协同创新,为中国空军在高原实战中增添了强大的助力。 军事行动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逻辑。地缘博弈升级是此次行动的重要背景。印度近期加速推进“查尔达姆公路计划”,试图在喜马拉雅山脉开凿900公里隧道。中国通过此次行动展示高原快速投送能力,运 - 20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2小时即可抵达中印边境,投送一个机械化步兵连。 运 - 20运输机搭载的模块化维修方舱,可在30分钟内完成战机紧急抢修。此次演练中,运 - 20单机运输能力达66吨,相当于3架伊尔 - 76的载荷量。这一强大的投送和保障能力,让中国在高原地区拥有了更灵活的军事部署手段。同时,歼 - 10C搭载的PL - 15导弹射程达200公里,比印度“阵风”的“流星”导弹远55公里。 此次军事行动的战略威慑效果显著。印度国防部紧急召开会议,承认其东北部3个“阵风”中队面对中国西部战区6个歼 - 20/歼 - 35混编旅的代差劣势。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军方消息称,中国战机在高原的出勤率同比提升300%。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报告指出,中国空军在喜马拉雅的常态化部署,使印度“西里古里走廊”面临被切断风险。该走廊仅22公里宽,是印度连接东北部的唯一通道。中国在西藏部署的PCL - 181车载榴弹炮,射速达8发/分钟,射程40公里;印度同类型K - 9自行火炮射速仅3发/分钟,射程38公里。这种火力密度差距在高原作战中尤为致命。中国在装备性能和作战能力上的优势,让印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空警 - 500预警机与歼 - 10C的战术数据链,可构建2000公里空域的“智慧空战云”。演练中,预警机指挥4个歼 - 10C编队实施多方向突防,模拟对印度“布拉莫斯”导弹阵地的饱和打击。 运 - 20采用“以桥代路”技术,在海拔4500米的米拉山口临时开辟野战机场,创造重型运输机高原起降新纪录。 这种能力使中国在战时可快速构建前线补给枢纽。歼 - 10C的量子雷达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识别隐形目标,其RCS(雷达散射截面)控制在0.001平方米级别,优于印度“阵风”的0.05平方米。 此次军事行动是中国对印度长期边境挑衅的有力回应。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中国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演习频次同比增加217%,而印度同期仅增长43%。当歼 - 10C的PL - 15导弹划过喜马拉雅夜空时,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不需要通过口头警告来表达。
一旦中美开战,美国先摧毁中国工业?中方反制美国无法接受。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中美开
【1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