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歌手的十季之约歌手听审微博内推报名歌手2025
十年之前,《歌手》让我听见自由之声,十年之后,我渴望到达歌手现场,与不一样的灵魂共振!
2018年春天,我蜷在教室后排,握着笔埋头苦读,一节音乐课,多么好的“赶超”时光。老师用投屏播放着《歌手》,舞台的灯光亮起,华晨宇穿着铆钉外套走上台,一开口就震碎了我循规蹈矩的十六岁,同时也开启了我与《歌手》的缘分。那时我正被“好学生”的标签困住,老师没收我涂鸦的本子,妈妈撕掉我贴在墙上的乐队海报。直到听见华晨宇唱《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声音像滚珠划过耳膜,然后又投到我的心湖之中。
真正被击中是《齐天》的舞台。他踩在音响上,嘶吼着“踏碎凌霄,放肆桀骜”,我忽然想起参加声乐社团被骂不务正业随后顺从妈妈的要求退出了社团,原来有人能把少年锋芒展现得如此生动。就像Jessie J在《Bang Bang》里展现的绝对自信,张韶涵在《阿刁》中倔强的呐喊,每个舞台都在告诉我:做自己从来不需要理由。
十年之约,终成回响。此刻长沙艳阳高照,我翻出当年贴在日记本里的歌词摘抄,从林忆莲《蓝莲花》里学会坚持,从李健《贝加尔湖畔》明白沉淀,从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感受辽阔。《歌手》让我听见自由的回响,与不一样的灵魂共振。我渴望坐在演播厅里,亲眼见证高音划破天际,感受转音撩动心弦,等待下一个如邓紫棋《泡沫》般直击心灵的瞬间。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竞技,更是一次次生命的绽放与共鸣。而这一次,我想以听审的身份,为每一个勇敢发声的灵魂按下认可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