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林徽因母亲何雪媛对公婆说:“我生了儿子,要请奶妈。”公婆说不行。何雪媛抱起儿子就走,不料脚下一绊,儿子甩出几丈远,一股鲜血从后脑洇出。这直接决定了林徽因未来的命运。
在北京的一个寒冷早晨,1907年,林家的大宅内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何雪媛,林徽因的母亲,担忧地抱着她年幼的儿子,踏进了她的公公母亲的房间。何雪媛的面容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
“我生了儿子,想要请个奶妈。” 何雪媛的声音坚定,但她的双手轻轻抖动,暴露出她内心的紧张。
林家的长辈们,祖父林孝恂和祖母游氏,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变得沉重。游氏,一个严肃而传统的老人,清了清嗓子,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不行,你奶水旺,身体壮,可以自己喂。我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何雪媛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失望,她转身准备离开,但突然间,她的脚下一绊,失去平衡。她的儿子从怀中滑落,飞出几丈远,落在硬冷的地板上。一声惨叫划破了宁静的早晨,紧接着是一股鲜血从孩子的后脑渗出。
林家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震惊了。林长民,何雪媛的丈夫和林徽因的父亲,赶忙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惊恐和担忧。他紧紧抱住何雪媛,试图安慰她颤抖的身体。何雪媛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她的心仿佛也随着儿子的跌倒而碎裂。
那个清晨,林家的庭院中突然响起了尖锐的惊叫声,打破了平静。林徽因,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她的双眼圆睁,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在这个年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眼前的场景,但她能感觉到周围人的恐慌和悲伤。
林徽因的小手紧紧抓住她父亲林长民的衣角。她的父亲,一脸惊恐,迅速蹲下来,试图安抚她。林长民的眼睛不时地扫向地上的婴儿和他妻子何雪媛,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助和焦急。
何雪媛此时已经完全崩溃,她跪在地上,双手抱着头,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她的儿子,林徽因的弟弟,躺在不远处,身体不动,周围是一片混乱。
林家的仆人们纷纷跑来,有的尝试安慰何雪媛,有的则忙着照看受伤的孩子。家里的老仆人,面色苍白,连声嘱咐快叫大夫。
林孝恂和游氏,林徽因的祖父母,也匆匆赶到。祖父林孝恂面色严肃,祖母游氏则眼含泪水。他们看着地上的情形,显然也是心痛不已。
在这混乱和悲痛中,林徽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她的目光从父亲的脸上移开,转向周围的一切。她看到了家里的家具,静静地摆放着,仿佛与这突发的悲剧格格不入。
突然,林徽因的目光落在了她那不动的小弟弟身上。她的小脚步慢慢地、犹豫地向他走去。她蹲下来,小手轻轻地触碰着他的脸颊。她的小嘴巴张了张,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却没有声音。
这时,一位仆人匆匆跑来,告诉林长民大夫马上就到。林长民匆忙站起来,吩咐仆人去准备接待大夫。他又转头看了一眼林徽因,似乎想说些什么安慰的话,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大夫很快到了,他急匆匆地进入场景,开始检查受伤的孩子。他的眉头紧皱,脸上的表情透露出事态的严重性。周围的人都屏息等待,气氛凝重。
林徽因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她的小脸上充满了疑惑和恐惧,但她没有哭泣。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超出她年龄的成熟。
大夫经过一番紧张的检查后,摇了摇头,示意情况不容乐观。何雪媛听到这个消息,身体一颤,几乎晕倒。林长民紧紧地抱着她,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林徽因的童年仿佛一夜之间结束了。那个原本充满欢笑和无忧无虑的家庭,突然间被悲痛和冷漠所笼罩。从那以后,林家的氛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家中的快乐和温暖仿佛一夜之间消失无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家的气氛变得异常沉重。何雪媛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她经常独自一人呆在房间,几乎不与家人交流。林长民尽力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但明显感到了压力的重重。
林徽因也感觉到了家庭中的变化。她的童年生活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快乐和自由。她开始学着更多地照顾自己,变得更加沉默和内向。尽管她还是那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但她的笑容少了,眼神中多了几分深思和严肃。
家中的仆人们也感觉到了家庭气氛的变化。他们在做事时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何雪媛。大家都在努力适应这种新的生活状态,但明显感到困难重重。
在林家的庭院里,林徽因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她的玩伴们偶尔会来找她玩耍,但她对玩耍已经失去了兴趣。她的内心似乎在思考着一些超出她年龄的事情。
林徽因的祖父祖母也非常担心这个家庭的情况。他们经常在一起低声讨论,想办法如何缓解这种沉重的气氛。然而,他们也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静静地看着家庭逐渐变得疏远和冷漠。
时光缓缓流逝,林家的悲伤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林徽因的童年,就这样在不安和沉默中慢慢过去。她的性格也因此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从那个悲剧开始,她的生活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以前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