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华佗遗嘱 建安十三年,许昌城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厚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城内的监狱,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在这不见天日的牢房深处,一代神医华佗形容枯槁,却目光如炬。 华佗静静地躺在干草堆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大汉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想当年,灵帝昏庸,天下大乱,董卓祸乱朝纲,致使大汉江山摇摇欲坠。他虽为医者,却心怀报国之志,曾在皇帝密传的玉带血书上签下假名,欲为匡扶汉室尽一份力,也因此侥幸躲过曹操的追查。 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华佗深知,若不除去此贼,大汉再无复兴之日。于是,他以精湛的医术为幌子,主动留在曹操身边,寻找着那稍纵即逝的机会。 这日,华佗刚为曹操诊治完头风之疾,曹操半躺在榻上,眯着眼睛问道:“华先生,吾之头风,究竟何时能愈?”华佗心中暗忖,思索着措辞:“丞相之疾,需开颅方可根除。”曹操一听,顿时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与杀意:“开颅?哼,你莫不是想趁机取吾性命!”华佗心中一沉,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此次计划恐已败露。 果不其然,曹操大手一挥,命人将华佗打入大牢。在狱中,华佗并未绝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还未完成。他买通了一位善良的狱卒,此人平日对华佗的医术钦佩有加,对华佗的遭遇也深感同情。 夜,万籁俱寂,只有牢房外偶尔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华佗将狱卒唤至跟前,低声说道:“我知自己命不久矣,但心中尚有一事未了。我一生钻研医术,著有《青囊经》,此书集我毕生心血,本欲传世救人,然如今看来,已无可能。”狱卒眼中含泪,说道:“先生,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华佗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我一生最大的志向,并非仅仅治病救人,而是要为大汉除去曹贼,复兴汉室。我在曹操身边潜伏已久,却未能成功,实乃憾事。你若有心,可继承我的医术,完成我未竟之业。”狱卒扑通一声跪地,坚定地说:“先生放心,我定不负您所托!” 华佗欣慰地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的书卷,递给狱卒:“这是《青囊经》的部分残卷,其余部分我已焚毁,以免落入奸人之手。你要好好研习,将来或许能派上用场。”狱卒双手接过,视若珍宝。 华佗又叮嘱道:“我有一徒弟,如今在荆州。你若寻得他,可将我的遗愿告知于他。告诉他,莫要忘记为大汉除贼的使命。”狱卒重重地点头,记住了华佗的每一句话。 几日后,华佗被曹操下令处死。消息传出,天下皆惊。那位狱卒遵照华佗的遗嘱,带着《青囊经》残卷,踏上了寻找华佗徒弟的道路,而一场关乎天下命运的风暴,也在悄然酝酿之中。许昌城依旧车水马龙,人们似乎并未意识到,一场改变历史的棋局,已然开始落子。 第二章:荆州谋计 在荆州,春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处处洋溢着生机。华佗的徒弟名叫逸尘,他继承了师傅的衣钵,不仅医术精湛,更心怀大义。平日里,他一边行医济世,一边钻研医学典籍,其中便包括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逸尘身材修长,面容清瘦,一双眼睛深邃而明亮,透着聪慧与坚毅。他时常穿梭于荆州的大街小巷,为百姓诊治疾病,深受众人爱戴。这日,他像往常一样在医馆坐诊,一位老者匆匆忙忙地走进来,神色慌张。 “逸尘大夫,不好了,听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已经逼近荆州了!”老者喘着粗气说道。逸尘心中一凛,曹操之名,他早有耳闻,此人野心勃勃,若荆州落入其手,百姓必将生灵涂炭。 逸尘送走老者后,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师傅华佗的遗愿,为大汉除贼,复兴汉室。如今曹操大军压境,或许这便是实现师傅遗愿的机会。他深知,正面交锋,荆州的兵力绝不是曹操的对手,必须另谋他策
第一章:华佗遗嘱 建安十三年,许昌城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厚重得让人喘
新瑶说情
2025-05-07 12:09: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