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了他儿子和妻子。未曾想,刽子手将剐下来的肉塞到了张乐行的嘴里。
在安徽涡阳地界上,有个叫张乐行的财主少爷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带着穷苦人跟朝廷对着干。
此人从小就不安分,家里有田有地,却整天跟贩私盐的、跑江湖的混在一起,那年头盐铁买卖都是官府把持着,他这么干可不光是图财,分明是跟朝廷过不去。
咸丰年间闹蝗灾,地里头颗粒无收,县衙门还按着老规矩催粮要税,他把自家粮仓打开给乡亲们分粮食,带着人把来催税的差役打得屁滚尿流。
这一闹可不得了,十里八乡吃不饱饭的汉子都来投奔,没几个月就聚起上万人的队伍,他们管自己叫"捻子",其实就是抱团取暖的意思,后来就叫成了捻军。
不过,张大当家确实有能力,咸丰三年带着人马打进河南永城,二话不说砸开大牢放囚犯,逼着囤粮大户开仓分粮。
那些个蹲大牢的亡命徒正愁没饭吃,出来全成了他的铁杆兄弟。
转过年来在安徽会盟,十八路好汉歃血为盟,推他坐了头把交椅,南边的太平军正闹得凶,张大当家一看机会来了,带着人马就跟太平军搭上了线。
要说清廷也是倒霉催的,南边太平军还没剿干净,北边又冒出这么个硬茬子。
僧格林沁这个蒙古王爷带着八旗精锐四处灭火,看见捻军就跟看见杀父仇人似的。
张大当家跟太平军合伙搞北伐,结果在山东地界吃了败仗,只好暂时向朝廷服软。
不过人家心里头明白,这就是权宜之计,暗地里照样招兵买马。
等到了同治元年,张大当家觉得翅膀硬了,带着二十万人马要跟僧格林沁决一死战。
可清军那会儿新买了洋枪洋炮,蒙古骑兵又凶悍得紧,两军在山东曹州碰面,杀得天昏地暗。
到底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捻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张大当家带着残兵败将往老家逃。
奈何人若真的倒霉哪怕是喝水都塞牙,张大当家逃到手下李家英的地盘求援,哪知道这姓李的早就暗中投了朝廷,表面答应得好好的,背地里快马给僧格林沁报信。
他前脚刚进门,后脚就被蒙古骑兵围了个严实,僧王爷也够狠的,逮着人先不急着杀,把张大当家的老婆孩子拉到跟前,当着面让刽子手活剐了。
刽子手拿着小刀片,从脚底板开始一片片往下削肉,血糊糊的肉片子往张大当家嘴里塞,他瞪着眼睛把肉嚼碎了往地上吐,扯着嗓子骂朝廷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阎王殿。
等老婆孩子断了气,僧王爷才让人把张大当家绑上刑架,三千六百刀剐了三天三夜,完事还把血葫芦似的尸首挂在城门楼上示众。
说来也怪,他明明是个富家公子,偏要跟泥腿子们混在一起,早年间贩私盐得罪官府,后来开仓放粮收买人心,倒真让他闯出片天地。
要论打仗谋略,他比不过那些科班出身的将军,可就是凭着股子江湖义气,能在乱世中拉起这么大队伍。
可惜终究是草台班子,碰上正规军就现了原形,但话说回来,要不是清廷把老百姓逼得没活路,哪来这么多不要命的跟着造反?
如今涡阳城里还有张大当家的祠堂,老百姓偷偷摸摸供着香火,当年朝廷把他骂成十恶不赦的反贼,可老百姓心里头跟明镜似的,要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干这杀头的买卖?
僧格林沁那套杀鸡儆猴的把戏,说到底不过是色厉内荏,真要把人逼到绝路上,剐了一个张乐行,后面还能冒出千百个张乐行,这道理,紫禁城里的主子们到死也没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