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年腊月,孙綝准备在家中过年,突然景帝派人请他赴宴。孙綝称病不去,无奈太监来回请了好几次只得硬着头皮前往。临走叮嘱府吏:“一个时辰后务必在自家花园放火!”
景帝孙休,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亮的哥哥。孙休从小聪明机智,喜欢读书,名师执教,学识渊博。252年,17岁的孙休受封为琅琊王。孙权共有7个儿子,自从太子孙登早死,前面4个哥哥因为争夺太子之位败落,皇位最后居然落到9岁的最小弟弟孙亮的头上。
孙权60岁时得了第7子孙亮,一直坚信老来子拥有异常天赋的孙权,对这个小儿子那是宠溺有加,格外关爱。再加上孙亮的母亲又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孙亮即位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孙亮的确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但他年岁太小,称帝时才9岁,朝政就被诸葛恪把持。这个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儿子。虽然遗传了父亲伯父的几分聪慧,不过人品就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了,简直天壤之别。
诸葛恪为了专权,担心孙氏诸王占据长江各军事基地威胁自己,就借故把他们遣往偏远地方。孙休更是被迁到丹阳郡,今天安徽宣城一带,丹阳郡的太守看到孙休势力薄弱也经常找他麻烦,故意刁难他。
孙休在丹阳待不下去了,朝中也没有心腹为自己说话,索性自己上书请求迁往别处,孙亮就下诏让他迁往会稽郡。孙休以为自己就这样了此余生,没想时来运转。
258年9月,,孙綝发动政变,废掉皇帝孙亮,将之贬为会稽王,大张旗鼓迎接孙休即位。此时孙休才24岁,他为人精明,自然不会喜形于色,被皇冠冲昏头脑。他做事十分谨慎,孙綝派宗室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去迎接,孙休再三推迟,死活就是不肯痛快答应。
在众人一番苦口婆心地劝导,后来勉为其难答应了,启程入京。一路上又是走走停停,磨磨蹭蹭,一点也不着急走马上任。其实孙休暗中派人去了京城打探消息,直到打探清楚了,才放心到建业即位,他是担心空欢喜一场。
孙綝拥立他的目地很简单,想让他做一个傀儡皇帝,好自己专权。孙休岂会不知,为了酬谢他们,孙休即位后立即将大将军孙綝封为丞相,兼任荆州牧。一家5人封侯,军国大事也都由孙綝等人处理。表面上,景帝十分顺成他们,实际上他才不甘心做个摆设,他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杀掉孙綝。
一次朝臣聚会,孙綝向景帝献上美酒,孙休担心孙綝使坏,竟然当众拒绝了,这让孙綝颜面无存。他十分恼怒带着酒,到了左将军张布家借酒,大发牢骚。“我尽心尽力拥护他登上皇位,现在这小子翅膀硬了,却忘恩负义,居然敢当众让我难堪。岂有此理!”喝了几杯酒后,孙綝扬言要废了他。
孙綝喝醉了,张布亲自送他回府,然后就火速入宫,把孙綝想要废掉景帝的话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孙休。孙休吓得小心脏砰砰乱跳,不过他还是对张布感恩戴德稳住他。这更让孙休加紧筹备谋杀孙綝之事。
表面上景帝对孙綝言听计从,一如既往地厚待和赏赐。有人举报孙綝谋反,孙休反而把检举之人交给孙綝处理。孙綝担心有人嫉妒自己想要谋害自己,请求外调到武昌驻守。孙休不想打草惊蛇,痛快答应下来。还大方同意孙綝带走大批军用物资和一万多精兵。
孙綝想可能是自己想得太多了,景帝依然是信任自己的,就放松了警惕。到了武昌,他就开始整治军备,精兵粮草一应俱全,就等机会谋反。孙綝自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放心开始花天酒地享受起来。
景帝孙休一直紧密关注着孙綝的动态,这年腊月,见他放松戒备,返回京城,觉得机会来了。孙綝老奸巨猾,本来想称病不去,但太监来回请了几次,他艺高胆大,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一向对自己百依百顺的景帝也不会把自己怎样?何况自己还提前留了退路,去了又何妨?
孙綝进宫赴宴,与孙休唠嗑了一会,其他部将应酬一番,见没有异常,心里就踏实了。正好此时侍卫来报府中起火,孙綝借口起身告辞。埋伏在周围的张布,丁奉等人立刻率兵闯入,诛杀了孙綝。接着又杀了孙綝的众多心腹,并诛灭了孙綝三族。孙休觉得还不解恨,又把孙綝已经死掉的堂兄孙峻的棺材挖出来打开,,把以前授封的官印取出,连棺材都砍碎了才罢休。
景帝收回大权后,就厚赏了有功的张布,丁奉等人,两人权势一涨,很快也变得飞扬跋扈。孙休重用佞臣,但也颁布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还鼓励发展农业,减轻老百姓赋税。因为他自己勤学,也十分重视教育。
在军事上,他虽然有心治理国家,统一南北,但此时东吴国力已经衰退,他也不想太劳心劳肺,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最终也没有取得什么成绩。264年,即位6年的景帝突发疾病去世,时年才30岁。他的聪明机智一生大都用在与权臣相争上,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为国家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