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82年,辽国皇帝去世没几天,皇后萧绰浓妆艳抹,偷偷把一个男人召到后宫。见

百年战争录 2025-05-08 11:06:08

公元前982年,辽国皇帝去世没几天,皇后萧绰浓妆艳抹,偷偷把一个男人召到后宫。见到那个男人后后,她温柔地说道:“先帝去世了,我可以嫁给你了。”男人不敢抬头看眼前的皇后,也不敢答话。

那个男人就是汉臣韩德让,他是辽国的权臣之一,虽是汉臣,可是手里的权利很大,萧绰想用以身相许的方式,拉拢韩德让。

萧绰起身走到韩德让身边,伸手轻轻地勾住韩德让的脖子说道:“我们从小便是青梅竹马,无奈有缘无分,被先帝横插一脚,他如今已去世,咱俩再续前缘如何?”

韩德让很想答应,可不知萧绰是在试探他,还是真心的,所以继续默不作声。

萧绰见韩德让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就猜测他心里可能有顾虑。继续说道:“韩大人,你若有顾虑,便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吧!”

韩德让终于抬头偷瞄了萧绰一眼,见她态度诚恳,就放下了戒心,激动地说道:“微臣谢过太后娘娘垂爱,实不相瞒,这些年我也想念你啊!”

就这样,韩德让成为了萧绰的左膀右臂。不久后,萧太后就设下宴席,邀请文武百官,举办了婚礼。

这场婚礼遭到了契丹王族的强烈反对,可是萧太后不管不顾,非要嫁给韩德让。

耶律贤是辽国的第五任皇帝,从小就体弱多病,不到35岁就去世了。

当时,萧绰只有30岁,耶律贤去世后,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可各王族和朝中大臣见萧太后孤儿寡母好欺负,便把矛头对准了她和儿子。

耶律隆绪的皇位不稳,萧太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萧太后想笼络朝中权臣帮助自己。

萧太后纵观整个朝堂,谁能为己所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看中了2个人,一个是大将军耶律斜轸;另一个就是汉臣韩德让。

萧太后把两人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哭诉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先帝去世,我一个弱女子该怎么办?”

韩德让和耶律斜轸拍着胸脯保证道:“臣等都是太后的忠诚卫士,您大可放心。”

口头上的保证,她可不敢轻易相信,耶律斜轸是萧绰的侄女婿,还是朝中的中立派,他是支持萧太后的。

接下来,她就要想办法拉拢住韩德让,如果成功了,目前的危局就可以解决了。

萧太后派人把韩德让叫到后宫,然后让宫女们都退下,说有要事相商。接下来,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事实证明,萧绰太后才思敏捷,看人眼光独特,后来,韩德让帮助萧太后,稳住了儿子的皇位。

他和萧绰结婚后,使出浑身解数,先是帮助她对付王族势力,慢慢地解除了王族贵胄的兵权。

之后,韩德让建议不仅要用契丹人,更要重用汉臣,只有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使辽国强大起来,也能帮助萧绰和儿子稳住了皇位。

萧太后采纳了韩德让的建议,用了几年时间,就是辽富强起来了。

当然,萧太后也没有亏待韩德让,先是让小皇帝耶律隆绪认他做干爹,然后又给韩德让赐名耶律隆运,很是信任韩德让。

那次,众大臣在一起议事时,耶律王族的一位大臣出言侮辱韩德让,他很愤怒,失手打死了那个大臣。

众大臣要求萧太后严惩韩德让,让人想到,萧太后淡淡地回复道:“他以下犯上,该死!”众大臣面面相觑,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很是信任韩德让,也在维护他。

当然,萧太后和儿子能稳坐天下,除了韩德让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她本人的雄才大略,聪明才智。

当时的北宋朝廷,误听谣言说辽国萧太后私生活混乱,正是进攻辽国的好时机。北宋的皇帝不派人查实,贸然出兵进犯辽国。

1004年秋天,萧太后和耶律隆绪一起出征,深入宋朝境内与宋兵打仗。

宋真宗听闻辽国来犯,顿时就慌了神,想要向南逃跑,可是宰相寇准说这样有失朝廷风范,也会失去人心,所以寇准力劝皇帝前往前线督战。

后来,宋真宗听从寇准的建议,前往前线督战,宋军士气高昂,挫败辽军于澶洲,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

萧太后想用谈判的方式,与宋朝议和。宋真宗赵恒也同意议和。

就这样,一年之后,也就是1005年1月份,宋朝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大致内容是:宋朝和辽国是兄弟之国,宋朝每年要送给辽国岁币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以白沟河为界线。

辽国与宋朝结束了多年的争斗,此后长达200年的时间,两国都没有发生过战争。

1009年,萧太后看着儿子的皇位日益稳固,她终于放心地把皇权交给儿子耶律隆绪,想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谁知,几天后就去世了。

韩德让收到消息后,悲痛万分,1011年也在伤痛中而亡。

史书中说萧太后是贤主,知人善任,神机妙算,善于驾驭能臣。

我认为她的一生很成功,有个孝顺的儿子耶律隆绪,还有一个始终支持她的丈夫。作为一个女人,她做到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