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发生了激烈争吵,就在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时,斯大林的侍卫长突然闯入,给了朱可夫两记耳光,没想到,这一巴掌竟然意外地救了朱可夫一命。 1941年那个闷热的夏天,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火药味浓得能呛死人。 斯大林攥着烟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朱可夫站在地图前脑门上全是汗珠子。 俩人正为基辅守不守的问题吵得脸红脖子粗,外头走廊突然传来军靴踩地的咔咔声。 门咣当一声被推开,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冲进来,照着朱可夫脸上甩了两巴掌,清脆的响声把屋里的人都震懵了。 这事儿得从德国人搞偷袭说起,那年6月22号天还没亮透,德国人撕了签好的和平协议,三百多万大军分三路往苏联扑过来。 这帮孙子玩阴的,前脚还在英吉利海峡边上摆架势说要打英国,后脚就把坦克调头往东边冲。 苏联西边的机场头一天就被炸了个底朝天,八百多架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变成废铁,当兵的眼睁睁看着自家飞机在停机坪上烧成火球。 朱可夫这人性子直,从小兵蛋子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 三年前在蒙古跟日本人干仗,他带着部队把日本关东军收拾得服服帖帖,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战场上摸出来的经验告诉他,眼下德国人这势头,死守基辅就是往火坑里跳。 可斯大林不这么想,他觉着基辅要是丢了,莫斯科的门户就大敞四开了,再说堂堂苏联红军撒丫子跑路,传出去多丢人。 那两巴掌抽下去,朱可夫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头却透亮了。 他明白这时候硬顶不是办法,得换个路子劝。 后来事情发展证明他想的没错,基辅到底没守住,六十多万苏联兵把命搭进去了。 这惨样摆到斯大林跟前,铁打的人也扛不住。打这以后,斯大林开始愿意听朱可夫的主意了。 东边日本鬼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幸亏老早跟日本签了中立条约,要不苏联得两头挨打。 斯大林派崔可夫去中国帮忙那会儿撂下话:"咱们现在腾不出手,得靠中国兄弟拖住小日本。" 这话在理儿,中国战场上正打得热闹,百团大战把日本人折腾得够呛,东京皇宫里头那位坐不住了。 要说德国人倒霉就倒霉在天公不作美,眼瞅着要打到莫斯科了,老天爷突然变了脸。十月底的雨下得稀里哗啦,德国坦克陷在烂泥里动弹不得。 等天晴了上冻,零下四十度的西北风刮起来,德国兵还穿着单衣薄裤。 不到一个月冻死冻伤十五万人,七百多辆坦克成了废铁疙瘩。 莫斯科城里的苏联兵倒是早有准备,棉衣棉裤裹得严严实实,枪栓冻住了拿火烤烤接着打。 朱可夫抓住这个机会,带着部队把德国人揍得找不着北。 这场仗打下来,德国闪电战的神话破了,斯大林也转过弯来了——打仗不能光要面子,得讲实际。 后来调兵遣将明显活泛多了,该撤的时候撤,该守的时候守,这才慢慢把局面扳回来。 要说那两巴掌,还真是歪打正着,要是当时朱可夫梗着脖子跟斯大林硬顶,保不齐就被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了。 挨了打反倒让他冷静下来,知道啥时候该闭嘴,啥时候该说话。 后来莫斯科保卫战能打赢,跟这个插曲脱不开关系。 所以说啊,历史有时候就是由这些个意想不到的转折串起来的,看着偶然,细琢磨里头都有道理。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朱可夫的政治浮沉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