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打的根本不是“村战”,你看看关原合战,几十万大军挤在一个盆地里,一天杀得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08 12:44:08

日本战国打的根本不是“村战”,你看看关原合战,几十万大军挤在一个盆地里,一天杀得天昏地暗。

就连京都,都因为战争被烧成废墟,网上老有人拿中国长平之战说事,说人家几十万人殉坑,日本战国算啥?

可你真把地图摊开、史料翻一翻,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比法,别看日本小,人家那时真是全员参战、全民皆兵,打得比谁都凶。

战国乱起源于一场“家族撕裂”,1467年,京都应仁之乱,足利将军家的亲戚打了起来,西军、东军拉帮结派,五万人直接在京都街头厮杀。

五万人听起来好像不多,可别忘了那会儿京都总人口也不过几十万。

士兵边打边烧,整整打了十年,把首都搞成废墟,连皇室都差点饿死,权力中心一崩,日本全国群雄割据,战国时代就这么拉开帷幕。

别以为这是些小领主互殴,战国的大名一开始确实各自为政,地盘不大,但打起来可一点不含糊。

比如最有名的关原合战,1600年,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为了争天下,东军10万多,西军8万,总共18万士兵在一天之内打完。

战斗节奏快,死伤惨烈,尸体堆了满山坡,有人说,这不比中国那些几十万人的战争少吗?

但日本当时人口才1200万,动员比例可远比三国时代的曹操、孙刘那些人高。

赤壁之战也就二三十万人,还是水军夹杂,这边可是真刀真枪,密度比中国战场大多了。

真正拉开“现代战争”序幕的,是织田信长,他不是普通武将,他玩的是战术和制度,织田家的“兵农分离”搞得干净利落,农民种地,士兵打仗,搞出“三段击”战术。

1575年的长筱合战,武田胜赖带着一万多骑兵冲锋,看着气势汹汹,但信长这边3000火枪兵躲在木栅后面,一轮一轮点射。

武田家的精锐直接被打烂,连武田四天王都几乎全灭,这场战斗标志着火绳枪从欧洲舶来品变成了日本本土战术的核心武器。

火器技术革新还不止这一场,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朝鲜,14万人渡海,打到了汉城、平壤。

明朝援军赶到后跟日军对峙,日军的火绳枪密度高、射程准,把不少明军打得措手不及。

比如晋州城一战,丰臣秀长和加藤清正带头攻城,靠火器硬生生轰开明军的防线,还挖地道炸城墙,搞得像现代战争。

即便最终败退,火器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已经显露出来,欧洲那边的火枪军还在纠结装填速度,日本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轮番射击、地道爆破了。

除了野战,攻城战也走在前头,姬路城、犬山城、大阪城,一个比一个坚固,城池修得高低错落,结合山势建防,远看像山,近看是堡垒。

比如1615年大阪夏之阵,德川军15万人围城,丰臣家守军也有10万人,互相拼命挖地道、埋火药。

最惨的是伏见城之战,火药点燃地道,一整块城墙炸飞了,据《德川实记》记载,整场攻防打得尸体堆积、血水流街,死伤超过10万人。

政治上更是从底层乱到了顶层,谁都能起来。下级武士杀上司,家臣篡领主,天下大名一个个被草根挑战。

织田信长原来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大名,但靠脑子、靠战法,一路灭了今川、浅井、朝仓、武田,最后连将军都被架空了。

他死后丰臣秀吉出场,搞“刀狩”、推土地改革,谁家有兵器就被收走,农民只能种地,士兵只能打仗。

他还强制进行土地丈量,把全国土地一寸寸归档,搞出了现代户籍雏形。

再到德川家康上台,把全国武士整编成幕府体系,把各地大名拴在江户,搞“参勤交代”,让各大名一年一半时间在东京住着,变相人质。

一来一回几百人浩浩荡荡走上大街,耗资巨大,大名自己都成了财政困难户,再也没精力搞叛乱了,从无政府状态变成高度集权,日本战国乱世就这么落下帷幕。

虽然兵打完了,但战国这套叙事并没结束,反而越演越烈,战国英雄们一个个成了传奇:信长是“第六天魔王”,穿红披风骑骏马,连外国人都觉得他像魔王降世;

真田幸村一身赤备甲,被称为“日本第一兵”,在大阪夏之阵单挑德川军中将首级;武田信玄是“甲斐之虎”,主打骑兵机动,军旗上写着“风林火山”。

这些人不光活在书里,还进了游戏、电影。

《信长之野望》《战国无双》全球热卖,《影武者》《乱》让黑泽明拿下国际大奖,连欧美人都知道“武士道”是啥意思。

这种历史叙事出口,把战国打造成日本文化的金字招牌,影响力不输三国。

所以说,“村战”这词儿从哪来的?大多是网上调侃,或者对日本历史不熟,把地图一对,面积一比,就说打得少、地小人稀。

可真要算动员率、战术进步、政治变革,日本战国绝不亚于同期的明朝内乱、欧洲内战。

关键是打得实、打得快,伤亡惨烈,制度变革一步步到位,比起那些虚张声势几十万起步的古战场,日本战国是一场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变革。

别看国小地窄,那是地理;战争的烈度,靠的是动员、后勤、战法、制度,这些日本战国全都有。

0 阅读:49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6

用户10xxx66

5
2025-05-08 17:01

有一说一,日本人对新事物的应用和发挥,确实要远好于其他国家,主要原因还是资源贫瘠,有了好用的新事物便要把效率和潜力发挥到极致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5
2025-05-13 23:02

太阁检地(日语:たいこうけんち;罗马音:Taikōkenchi)是丰臣秀吉在1582年(天正十年)~1598年(庆长八年)在日本全国推行的检地(农地〔山林除外〕的测量及收获量调查)的措施,包含了天正的石高修正(天正の石直し)和文禄检地(文禄の検地)。由于秀吉在1591年(天正十九年)后将关白一职让与外甥丰臣秀次,而被称为太阁,因而此次检地又被称为太阁检地。 太阁检地时,统一了土地的面积单位。统一后的单位换算如下: 6尺3寸(约191厘米)=1间 一间平方的面积=1步 30步=1亩 10亩=1反 10反=1町(约比今日一公顷面积略大一些) 同时还将耕地分为上、中、下和下下四级,规定了各级耕地应缴纳的地税。如上田1反应缴纳1石5斗的稻米;中田1反则为1石3斗。以此类推,各级依次减少2斗。统一称量石数的容器升,并且还确立了折算为稻米石数缴交地租的石高制。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4
2025-05-13 23:00

刀狩令(日语:刀狩り;假名:かたながり;罗马音:Katanagari)指的是日本历史上没收武士以外的僧侣和平民所拥有武器的政策,该政策最早是在镰仓时代实施,而最为有名的刀狩令则是丰臣政权在1588年(天正16年)所实施的刀狩令。 丰臣秀吉发布的刀狩令如下: 第一条,百姓禁止拥有和携带刀,弓,枪,铁炮等武器,若私藏武器,延误年贡,发动一揆,不服从役人者罚之。 第二条,收缴的武器,以铸造方广寺大佛的钉子。 第三条,百姓应持农具努力耕作,以此事为子孙后代安居乐业之本。 在刀狩令实施后,丰臣政权收缴了大量的武器。如在加贺国(今石川县)的江沼郡,就收缴了1703把武士刀,1540柄腰刀,160支长枪以及700柄小刀,这些被收缴的武器大多用以修建方广寺。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4
2025-05-13 22:58

关原之战(日语:関ヶ原の戦い;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出版书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广义的战国时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时代发生在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带领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等人组成的西军。 此战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日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战国时代影响最重大的战役,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本部著书称这场战争为“关原之役”。 丰臣秀吉死后,丰臣政权内部发生政治纷争,引发德川家康带领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等人组成的西军在各地交战。 最终在西军将领小早川秀秋叛变的情况下,东军取得胜利,丰臣政府失去了统一政府的地位,而胜利者德川家康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为幕府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用户76xxx54

用户76xxx54

3
2025-05-08 16:43

几十万你也敢说?

瓜瓜

瓜瓜

3
2025-05-09 09:52

日本战国就是几百职业武士带着几千农兵摇旗呐喊,整体作战水平相当于我们的商周春秋

苏米

苏米

2
2025-05-08 16:58

[点赞]

神兽鸿鹄

神兽鸿鹄

1
2025-05-13 14:06

错了,日本战国大战的规模并不比我们小多少,虽然我们人口是比日本多,但是古时候行军打仗依赖后勤严重,隋炀帝征高丽句时二十万大军就需要百万农夫运输粮草辎重,士兵和农夫的比例要达到1比5,日本因为国土狭小,后勤压力也小,能动员更多的人参战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