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一假期,据说马丽演的那个《水饺皇后》是票房冠军,评论是太感人了,好哭。这

莺莺的生活 2025-05-08 14:47:08

过去的五一假期,据说马丽演的那个《水饺皇后》是票房冠军,评论是太感人了,好哭。这个电影是以香港《湾仔码头》的创始人臧健和(人称臧姑娘)的经历为蓝本。之前也看过臧姑娘的故事,知道她吃了很多苦,很坚韧。 曾经我也经常买她家水饺,后来为啥不买了呢?主要是不喜欢煽情故事太多,还有她家的广告:妈妈的味道。 这个广告挺深入人心的,还是情感营销的典范,广告界讲课的时候都会讲到的,应该会打动很多人,内核也是像妈妈一样选材,好好做水饺的意思。 但我这个人比较不喜欢过多的情感营销,卖水饺就要把自己比作妈妈,在我这里是越界了。你可能会说人家只是一个比喻,并不是要做你的妈妈,只是剖开心给你看,她有心。 我不喜欢别人剖开心给我看,规范就好,严谨就好,规矩就好,不用套近乎。街上一个陌生人动不动剖开心给你看,是不是很慌?何况不同的妈妈味道也不一样,有的主打一个清淡,有人主打一个麻辣,你当不了所有人的妈妈,别这么费劲。 当然,如果她家水饺的味道完全不可替代,我也不至于这么轴,但选择太多了,我觉得本地的水饺也不错,鲜,符合我的口味,人家也没搞爹啊妈啊这套,我就不买湾仔码头了。 当然,臧姑娘家也不用在意我这种计较的,有人吃她们这套就好。 我就是想说说广告的针对人群。广告不可能触达所有人的那个点。爹啊妈啊这套,接受的人比较多,毕竟亲人的情感本身厚得堆在心里,一点就着。而大部分人不会在接受表达方面像我这类人抵抗心这么强。 我觉得情感也是独立的,过多的接近是一种冒犯。 我不能接受的情感表达,比如你跟保姆说,把我家当家,把我当你姐。初次见面这么说,不是很假吗?你家银行卡里有多少钱你会告诉她吗?很多人,保姆吃个苹果都觉得她坏了规矩,面上还要人家把你家当家。你这么说无非是想让人家多干,干好,并不是你真把她当家人。我要是保姆,就不喜欢听你这么说,出一份力拿一份钱,就别加戏了。 我和我家钟点工,互相都很尊重,她也能扫脸进我家门,互相会交流家务,也会说些家里的事,算是友好信任。但肯定和一家人不一样,如果她儿子结婚生孩子了,她肯定要回去带孩子,再好也是说走就走。这没什么不对,但和家人肯定还是不一样,我们是良好的雇佣关系,这个定位挺好,不要肉麻地定位为家人。真定位为家人,人家要去管孙子,你就会说,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走?这是人家的人生,人家有自己的家人。 还有就后妈后爸即使做得非常好,也不要试图定位为亲妈亲爸,你的好不需要用亲妈亲爸来类比。不要占用不是你的位置,也不要用别人的身份作为自己的坐标。你就是你,你也不需要爹妈这样的称号来嘉奖。 还有就是我比较喜欢克制的表达,我们这类人不是没有情感,情感还挺足,就是不喜欢放纵的表达,哭得稀里哗啦的催泪方式,不喜欢。泪就是默默地流,一个人流。 当然这只是我,其他人可以有其他人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的地方有哭丧传统,家里老人没了,哭不动,请了哭班来哭。我一个朋友,婆婆去世,她回老家守灵,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受到了全族全村人的夸赞,一举奠定在老公家的地位。不能说里面没有悲伤,但有60%以上是哭班同款。——这是她的自我分析,不是我的批判。 她这样分析自己,说明她比我随和,但和我一样清晰,她应该也不会轻易地被广告妈妈打动。 唉,我好像有点严厉。

0 阅读:2
莺莺的生活

莺莺的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