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在公派赴美留学途中,因饥饿多取了一块面包,没想到却被外国

品古观今吖 2025-05-08 14:53:01

1945年,科学家陆元九在公派赴美留学途中,因饥饿多取了一块面包,没想到却被外国乘客辱骂:“你这中国人,怎么这样贪吃”,甚至遭到故意绊倒和嘲笑的侮辱。

突如其来的侮辱令陆元九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受。那种感觉,仿佛被无形的巴掌抽打。

从此之后,陆元九便更加下定了决定,学好科学,救中国,以便在未来的某一天,用实力来证明中国人的尊严。

1920年,陆元九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是中学教师,也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之一。因为自己的身份,父亲对陆元九的教育非常重视。

小时候的陆元九根本不知道学习,街上有唱京剧的人,每次开唱,他都会跑去看。如果不是父亲管得严,说不准他连小学都读不完。

中学时,父亲常用“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教育他要珍惜时间刻苦读书,这对陆元九树立学习的自觉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初中毕业后,陆元九考上了江苏省立南京中学。

然而由于战火的蔓延,陆元九在颠沛流离中读完了中学,1937年,陆元九同时考上了三所大学,不过他最终选择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

受战火的影响,陆元九和同学们的读书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在山顶上搭建的平房里上课。不仅如此,为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他们有时还在防空洞中学习。

学习期间,陆元九和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日本欺负,心里很是愤怒,也都憋着一股劲,好好学习,将来挽救国家。

所以,在大学四年中,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陆元九学习了发动机专业的必修课,自学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设计等课程。

1941年,陆元九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陆元九考取了公费留美名额,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航空工程仪器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然而,在去往美国的轮船上,陆元九因为想多吃一块面包,结果被美国人大骂“不要脸”,在船上活动的时候,还被美国人故意绊倒使他摔在地上,看到他摔在地上之后,这些美国人还在旁边不停嘲笑。

当时的陆元九深知,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够赢得世界尊重。

二战时期的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最出名也最新的专业就是仪器学,仪器学专业的实际内容就是惯性导航,当年是第一次招生。它也是最难的,因为它比其他专业要求多修至少10门课。

但是陆元九并没有被这么多学科吓倒,在校期间他不是在图书馆查资料,就是在实验室搞研究,不肯浪费自己一分一秒的时间。

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努力,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以全优成绩完成了基础课的学习,并在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49年,他以优异成绩拿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导师德雷伯称赞道:“中国人都很好,前有钱学森,现在我们有陆元九。”

由于他的博士身份,也让他的回国之路充满了艰辛。

陆元九毕业后,先后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美国当年为了留住陆元九,让学校动员他“升级”为美国公民。

但是陆元九心里装的全都是自己的祖国,他不可能留在美国发展,但是迫于现实,他只好先接受美国方面安排的工作,暗中在寻找回国的机会。

期间,陆元九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必须每3个月向联邦调查局报到一次,证明自己没有不法活动。

直到1955年,陆元九才有了回国的机会。

他怀揣着拳拳报国赤子心,办好了回国手续,于1956年回到祖国。

这条回国的路陆元九走了整整11年,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陆元九感慨万千。

回国后的陆元九被分配到中科院在建的自动化研究所做研究员,他们主要是工作是进行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

后来,陆元九还提出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回收卫星”的概念。1964年,陆元九编著了《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一书。

此后,陆元九在陀螺、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等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后来有人问陆元九“为何不留在美国”。

陆元九坦诚地说了三句话:“我是中国人,得回去给中国人做点儿事情;近20年没回家,应该回家看看父母;孩子逐渐长大,希望他们将来别像我那样受歧视。”

2021年,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这是对他一生心系祖国、科技报国崇高精神的最大肯定。

2023年,陆元九去世。

心中有挚爱,眼底是星河。那颗穿越百年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0 阅读:53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