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云:赵光义的“高光”与“至暗”时刻】 太平兴国五年到六年,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大宋王朝可谓是大事不断,有军事上的征伐与成败,有外交上的往来互动,也有内政方面的诸多举措。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两年间发生的那些事儿。 先说太平兴国五年年初,赵光义就下了道诏书,安抚河东各州,稳定人心。紧接着,在官职设置上做了调整,新设天驷左、右监,还把一些官职名称改了,比如左、右飞龙使成了左、右天厩使,闲厩使变成了崇仪使,端明殿学士也改为文明殿学士,这一系列操作,也算是在巩固朝廷的管理架构。 这一年,朝廷对“妖贼”可没手软。二月,徐州的李绪等七个妖贼直接被斩杀,还把顺化军给废了。三月的时候,皇帝还挺有闲情雅致,带着亲王、宰相这些大臣,还有淮海国王等人,在大明殿踢蹴鞠,算是放松放松。可没几天,就传来噩耗,左监门卫上将军刘鋹去世了,朝廷追封他为南越王。 要说这一年的大事,还得是军事上的行动。三月,代州传来捷报,宣徽南院使潘美在雁门大败契丹,斩杀了契丹驸马侍中萧咄李,还擒获了都指挥使李重诲,这一仗打得漂亮,大宋扬眉吐气。到了夏天,赵光义亲自考试举人,对人才选拔很是上心。同时,还干了件大事,用水灌太原,把太原旧城给毁了,这背后的战略意图,想必也是为了削弱潜在威胁。 不过,这一年的自然灾害也不少,寿州风雹,冠氏县下冰雹,五月还下了好长时间的大雨,皇帝只好让宰相去祈祷天晴。到了七月,赵光义决定讨伐交州的黎桓,派了孙全兴、张濬等一众将领兵分两路前去征讨。可这边战事刚起,那边北海又出现了虸蚄虫灾害。 下半年,宋辽之间战事不断。十月,大宋在关南与契丹交战,取得大胜,可到了十一月在莫州的大战,却吃了败仗。十二月,皇帝在大名府大阅军队,还赦免了一个犯事的卫士,之后又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应对辽军。好在交州那边行营传来捷报,大败贼军,也算是给这一年添了点喜色。 到了太平兴国六年,赵光义依旧没闲着。年初,就在边境设置了平塞、静戎二军,加强防御。易州还传来击败契丹数千人的好消息,后来静戎军又改名为安静军。二三月间,又是让宰相祈雨,又是关注官员考核,还设立了新的官职机构,事儿一件接着一件。 这一年,在外交上也挺热闹。高昌国、高丽国纷纷派使者来进贡,大宋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可交州这边的战事却不太顺利,虽然在白藤江口打了胜仗,缴获了不少战舰,但因为天气炎热、瘴气横行,很多军士都死了,最后只能班师回朝,还把作战不力的将领刘澄、贾湜斩杀,孙全兴也被下了狱。 内政方面,赵光义也在不断调整。比如禁止西川的白衣巫师活动,停止湖州织罗,释放女工,减轻百姓负担。六月,宰相薛居正去世,朝廷又得重新安排人事。九月,出现日食,左拾遗田锡上奏疏劝谏,得到皇帝嘉奖,还设置了京朝官差遣院考核官员政绩。 到了年底,赵光义又是祭祀天地,接受群臣奉上的尊号,给文武官员加恩,又是对官员奏事流程做规定,还斩杀了犯罪的官员孙全兴、张白,改了武德司的名字,禁止百姓私买近界部落马匹。可以说,这一年也是在忙碌与变革中度过的。 太平兴国五年到六年这两年,赵光义在军事、外交、内政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不少行动,有成功也有挫折,这些举措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大宋王朝,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透过这些历史事件,我们能看到一个王朝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探索与挑战,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北宋历史故事# #宋朝# #北宋帝国兴亡史# #北宋# #北宋危机# #宋朝百态# #历史# #历史冷知识#
【大宋风云:赵光义的“高光”与“至暗”时刻】 太平兴国五年到六年,宋太宗赵光义在
雪落无声刺客
2025-05-08 20:38: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