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于凤至和张学良结婚了,她对张学良说:“汉卿,我不管你在外面有多少女人,但是有一点你必须答应,就是不准带任何女人回大帅府!”
张学良答应了,但10年后,张学良还是和赵四小姐爱得死去活来,违背了誓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张学良还要从了解“西安事变”开始。张学良的爱国之心值得称赞,唯独感情方面总被人诟病,特别是对待他正妻于凤至的态度让人心寒。
很多关于张学良的感情描述中都会出现赵四小姐,大家都为了这两个人冲破包办传统婚姻的束缚,追求真爱而感动。可是,谁又知道在感情中被伤害的于凤至呢?
据说,张学良很讨厌自己父亲包办的婚姻,甚至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将这段表现得极为痛苦,赵四小姐是大家闺秀,于凤至反而是被封建婚姻毒害、什么都不懂的乡下女性。事实,并非如此。
张学良作为军阀张作霖的独子,其本人的身份和地位就很高,他能迎娶的女人毕竟是出生较好的,即便不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名门,也是不容小觑的大户出身。于凤至便是富商于文斗的女儿。
虽然当时人们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并不这么认为,他不仅将女儿送进女子师范学校,还督促于凤至要多读书和学习新思想。
1915年,在两家父母的撮合下,于凤至和张学良结婚。之前两人并没有见过,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感情。
初期,张学良对这个婚姻很是反感,直到见到美貌又温柔的于凤至后,他的想法变了,不仅对于凤至关心备至,还因自己年龄小于妻子而喊她“大姐”。
于凤至并没有因为结婚而放弃自己梦想,她一直对教育方面感兴趣。1923年,于凤至先后在吉林省兴办新民小学,在沈阳创办同泽女子和男子中学,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于凤至看到当时东北军中不识字的人很多,她就向张学良提出要提高士兵整体素质,张学良对她的建议很是认可,不仅带她参观东北大学陆军讲武堂,还让她出面赠送毕业生物品。此时,夫妻二人的关系融洽,并许诺一生只有于凤至一人。
在随后的几年中,于凤至为张学良生了两子一女,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变得如亲人一般密不可分。
然而,于凤至的美满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意外的邂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相识相知相爱。甚至,张学良直接跟自己妻子坦白了这一切,这样的举动深深伤害到了于凤至。
1936年,张学良为了抗日不得不发动“西安事变”,但是之后张学良被抓,还是于凤至出面想方设法解救的。
此时的赵四小姐早已不知踪影,当张学良被放出来后,于凤至则赌气带着孩子们去了英国。于凤至的行为正好给了赵四小姐和张学良机会,可惜的是,很快张学良还是被疑心重的蒋介石囚禁了起来。
被囚禁的张学良无人照料,于凤至知道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陪伴张学良,可惜此时的张学良心中和眼中只有赵四小姐,只当于凤至是姐姐和亲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凤至郁郁寡欢,得了癌症,不得已只能于1940年到美国治疗,而张学良却和赵四小姐则一起被送往台湾,自此,两人彻底分离。
原本期盼丈夫回头的于凤至,还希望张学良来美国,她也一直保留着房间给他。可惜最终等来的却是离婚协议,为了成全自己的丈夫和赵四小姐,她不得已同意了。
时过境迁,于凤至和张学良之间仅剩下孩子牵绊,这是她继续活下的动力。然而,命运总是在开玩笑,她的两个儿子先后意外去世,只有女儿陪伴身边。
这样的打击下让于凤至更加寡言,等不来丈夫,又失去儿子,虽然她活到了93岁,但是其一生都未真正得到该有的幸福。
多年后,老年的张学良终于来到美国看看自己曾经的妻子,可惜她早已不在人世,唯一留下的期望就是能和张学良合葬。
可惜,去世后的张学良还是选择了与赵四小姐合葬,这是对于凤至的不公,也是对张学良爱情的大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