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与中国高层会面,美国财长提前交底,中方的善意,美方回应了

静娴不语 2025-05-09 10:36:10

5月6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英格拉汉角》节目中罕见地表现出紧张。当主持人直截了当地问:“中美高层会谈是谁先打的电话?”这位掌管万亿美元财政大权的官员突然结巴起来,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很显然,他的失态证明了美国率先向中国提出了会面请求,对此,中国综合考虑后释放了善意,决定给美国一个谈判的机会。5月9日,中国高层将访问瑞士,与贝森特举行会谈。表面上看,这是一次“顺路”的偶遇——贝森特原本计划与瑞士方面谈判,而中方代表团恰好途经欧洲。 但有媒体披露,美方早在数周前就通过多渠道向中方传递信息,甚至主动调整行程,试图“制造”这次对话机会。贝森特的紧张并非毫无缘由,自特朗普新政府重启对华关税战以来,中美贸易额暴跌45%,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3%,特斯拉、苹果等企业因供应链中断被迫减产。更令白宫焦虑的是,中国对美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农业州选票。

得克萨斯州大豆库存积压超过200万吨,堪萨斯州小麦价格跌至十年新低。在采访中,贝森特罕见地承认:“我们不想脱钩”,似乎是回应了中国的善意,但他同时强调,此次会谈的核心目标是“缓和局势”,而非达成重大协议。贝森特的“交底”背后,是美国经济的现实困境。据《经济学人商论》分析,美国对华关税已导致其GDP年化萎缩0.3%,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8%。更严重的是,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正加速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国,但这些国家的供应链成熟度不足,导致电子产品交货周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 中国商务部在5月7日明确表示,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美方对话,这与特朗普政府“先让步后谈判”的逻辑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关税战+科技封锁”的方式迫使中国屈服,但中国的反制措施让美国尝到了苦头。例如,中国对美汽车关税提高至125%,直接导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暴跌67%。

而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更让美国意识到“脱钩”的代价远超预期。这种转变在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中尤为明显。5月5日,他突然宣布“计划降低对华关税”,并强调“不想让美国消费者买单”。这与贝森特提出的“多阶段协议”形成呼应——美方可能先降低农产品关税以缓解国内压力,再逐步调整高科技产品关税。但中方明确表示,任何谈判必须以取消全部单边关税为前提。 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谈寄予厚望。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指出,中美对话“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关键信心”。辛里奇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则认为,即使无法达成协议,“双方愿意坐下来谈”本身就是积极信号。5月9日,日内瓦湖畔的万国宫将见证中美高层的“破冰对话”。贝森特的紧张与中方的从容,恰似当前中美关系的缩影——美国在经济压力下被迫调整策略,而中国始终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底线。

无论会谈结果如何,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经释放: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合作才是唯一出路。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方的善意是为了全球利益,而非对压力的妥协”。而美国能否真正读懂这份善意,将决定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0 阅读:139

猜你喜欢

静娴不语

静娴不语

礼颂盛世,共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