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80%的人群所

七彩啊 2025-05-09 12:20:38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80%的人群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总价值,与他们实际获得的收入、享受到的社会福利(诸如国家每年斥巨资超十万亿投入医保、教育、低保、社会治安及国防安全等诸多领域),以及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国家每年动辄投入数十万亿用于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农业投入与补贴等范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创造的价值还低于零。从数据层面深入剖析,这就意味着80%的普通民众对社会所做贡献与他们从中获取的收益相互抵消后,结果等于或低于零。当然,我们得承认,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个复杂多元的概念,绝非单纯的数据就能精准衡量。但在本文论述中,仅以数据为切入点,暂不考虑那些难以量化的真正社会价值。接下来,通过以下具体例子从另一视角对这一观点作更深入剖析。 假设有位颇具商业眼光的老板,投资100亿兴建了一座现代化汽车生产工厂。因该工厂生产高度依赖自动化技术,工人劳动在整个产值中所占比例可能仅低于10%,而高达90%的产值,则是通过先进机械设备及高效管理模式转化生成。我们不能因为机器设备没有生命体征,就否认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毕竟这正是企业老板投资建厂的核心价值所在。可以说,工人只有借助这样完善的生产平台,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劳动价值。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整个工厂创造的全部产值都应归功于工人,理由是机器设备终究要人来操作。基于这种认知,他们不仅不承认机械设备的价值,还将此视为所谓“剥削”的根源。倘若此结论成立,假设整个工厂完全采用无人生产模式,全厂仅留5名维修工人,年产值却高达1000亿,难道能说这都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吗?这显然荒谬至极。 另外20%的人群是科学家、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级管理者,正是他们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实现百倍、千倍的提升。反观现代工人,其工艺水平和勤劳程度相较于古代人都大幅下降。以农民为例,同样从事农业耕种,他们的耕种水平和辛苦程度远不及古代人,可古代农民大多食不果腹,现代农民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得好,更能享用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生活水平较古代提升了几十乃至百倍以上。但这并非他们自身能力提高所致,而是国家通过制度改革与财富二次分配向他们倾斜给予实现的。例如,中国明确免征农业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明确免征农业税的国家,西方等发达国家虽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减免,相当于免征农业税,但农业税实际上依然存在,并未明确减免),还有各种农业补贴,投资建设良好的水利灌溉系统以提高农业产值,推进“路路通”工程方便商品流通与民众生活,提供各种工作岗位等,一步步提升了农村的生活水平,这便是社会生产力的真实状况。

0 阅读:0
七彩啊

七彩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