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许多朝代都没有执行“二王三恪”制度?也不是,这个制度有时候确实不执行或

西门大妈啊 2025-05-09 15:54:14

很多人说,许多朝代都没有执行“二王三恪”制度?也不是,这个制度有时候确实不执行或者执行的不算那么到位,但是大部分朝代至少明面上,还是要遵守这个制度的,毕竟这事关乎合法性的问题~但是有的朝代,确实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前朝死光了,实在是执行起来有那么点困难....

第一个有据可查的“二王三恪”制度执行者是周朝,牧野之后,武王分封黄帝后裔于祝国、唐尧之后于蓟国、虞舜后裔于陈国,夏朝后裔于杞国,殷商后裔于宋国。至于后来被灭了,那也不是周天子能管得了的了~~

秦始皇就简单了,看谁都不顺眼,封个P~

汉代建立的时候,有了个很麻烦的问题:

“二王三恪”执行不了了

这倒不是刘邦的锅,主要是秦二世杀光了自己兄弟姐妹,然后秦二世又被干掉了,子婴又被相遇干掉了...刘邦这回恪谁啊?

当然了,你说非要广撒网去找,也是找得到的,但是刘邦也不想费这么大事了,反正老子是反秦get的合法性,不封也不会怎么样。汉武帝时期,才封周朝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户,算是给续上了~

这个制度如此深入人心,就连王莽都没敢破,除了子婴被封为定安公,还一口气封了皇帝、少昊、帝喾、颛顼、唐尧、虞舜、皋陶、伊尹、殷商的后裔,想的怪全面的~~

直到位面之子make 大汉 great again了~

光武帝上来之后,封姬武为周承休公,后来改为卫公。另外还封了孔子后代孔安为殷绍嘉公,后改为宋公。

三国之后,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不称臣,受诏不拜,可以天子仪仗祭祀宗庙,仍行汉朝正朔。山阳国置相一人,掌县令之职。这个山阳公穿了挺久的,一直到永嘉之乱~后来刘禅也被封为安乐公,除了没有天子仪仗,待遇和山阳公差不多~

司马家干掉曹魏后,封魏元帝为“陈留王”,山阳公、安乐公依然在,连东汉年间封的卫公和宋公都只是改为侯爵,依然传世。

然后南北朝你不要看乱的一塌糊涂,这项制度真的明面上都存在,每一朝都会封前朝君主或者后人为王爵或者公爵~这么乱都不忘,可见这项制度再合法性方面真的是很重要~

到了隋朝,北周本来就就是杨坚的女婿家,对他还挺不错的,封北周静帝被封为介国公。当年被北周封的曹魏宗室,隋代依旧承认,为韩国公。晋朝宗室后裔司马运被封为琅琊公~

相当讲究了~

唐代更讲究,直接封恭帝杨侑为酅国公,行隋正朔,车骑服色,一依旧章。隋朝封的北周后裔的介国公爵位也依然保留~

武则天也没忘,封隋朝、唐朝后裔为二王后~后来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又复以北周、隋朝后裔为二王后~

五代和南北朝一样,虽然短而乱,但是没忘了这事~~除非还没来得及办就挂了...

赵匡胤入职美团后,封柴宗训为郑王,以奉同嗣,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到了南宋,又逐渐封了隋、唐、五代后裔与吴越、荆南、蜀汉等诸国子孙为官,负责宗庙祭祀。

到金就很热闹了。金太宗时期,封辽天祚帝为海滨王、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金熙宗后来改封辽天祚帝为豫王、宋徽宗为天水郡王、宋钦宗为天水郡公,还有伪齐刘豫....

快能打麻将了...

元代对宋宗室很不错,封了宋恭帝赵㬎为瀛国公,还把一个女儿/侄女嫁给了他,虽然让他去西藏出家,又因为文字狱干掉了他,但是至少明面上还是给他上了皇帝尊号~

明代的比较奇怪,朱元璋封了元顺帝的孙子,也就是那位朝鲜妖后奇皇后所生的太子的儿子为崇礼侯,但是这个崇礼侯是作战的时候抓来的....朱元璋对他很不错,屡屡赏赐,想着我给钱多将来就跟我亲。元顺帝挂了之后,朱元璋放他回去继承汗位,感觉我怎么也是个高阶版吕不韦~~

然后石沉大海,不知所踪,也不知道继承了没有...

清代算是这项制度执行最差的,因为太忌惮民间的反清复明情绪,直到雍正年间才封早已投降并且入正白旗的明皇室后裔朱之琏为延恩侯,但不允许朱之琏祭祀的时候着明朝服饰,行明朝礼节,算是大大的降低了对前朝的尊重程度,说实话相当的不地道了...

反正这玩意吧,就是个合法性认证,也是新朝建立的时候用于安抚笼络旧贵族的一个办法。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真的很需要这个工具,执行的一丝不苟,但是到后来,就越来越不需要了,所以前朝子孙混的也越来越潦草…

0 阅读:29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